旅居瑞典的美籍华裔舞蹈家江青前日到北京,参加她在内地出版的第一本回忆录《江青的往时往事往思》发布会。事前她曾被出版商告知,新书遇上麻烦。「难道这回又是因为我的名字,让大家多心了!」在她印象中,这一切似曾相识。她说:「不知从何时起,我已习惯将名字当作测量中国政治气候的温度计。」
江青生于北京,先后在上海和北京度童年,其后南下香港,阴差阳错改变了命运。50年前,17岁的她,作为香港国联影业公司的花旦,随导演李翰祥赴台拍片。申请入台签证时,她被问道:「好选不选为何偏用江青做艺名?」她这才得知与「伟大领袖」的爱人名字相同。她的母校北京舞蹈学院的老师亦因「培养叛国潜逃江青」被斗得死去活来,「为你这个江青,那个江青给我们吃了多少苦啊!」江青说幸好离了内地,否则早就小命难保。
文革后,江青获邀回国演出,但人们极忌讳提「江青」,她的母校送她一顶草帽,改名江菁。当地一篇报道竟这样介绍她:「江菁原名江青,恰与『四人帮』江青一笔不差,故她毅然改名江菁。」让她哭笑不得。
北京奥运前夕,江青与谭盾合作歌剧《茶》在国家大剧院演出。她身兼编舞、导演等数职。上演前朋友告诉她,海报找不到你名字。她去问演出公司,对方回应:「写了啊,CHIANGCHING。」对方解释:「你是美国护照,我们按护照英文名写。」谁让你叫江青的呢?江青原名叫江独青,50年代考入北京舞蹈学校。当年大家只知毛夫人姓李,艺名是「蓝苹」。「我很了解中国国情,其实你提前打个招唿,对我尊重,我可能就无所谓了!」江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