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昨日罕有地对前总理温家宝于2008年推出的4万亿刺激经济发展计划作出批评,指「4万亿投资」的负面效应使人心有余悸,并引述专家称,当中部分项目「加剧了经济结构的扭曲和产能过剩」。有北京学者指出,官方媒体对4万亿计划敢说真话,也算是一种进步。
《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新增投资不会「撒胡椒面(粉)」〉为题的报道,引述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称,下半年将有新一轮投资。报道强调,新一轮投资与4万亿不同,并引述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长徐洪才批评说,「当时4万亿投资是应急,有些项目没有充分论证其可行性和风险性,而且政府行政干预过多,造成了投资效益不太高,有些还加剧了经济结构的扭曲,加剧了产能过剩。」
徐洪才称,新一轮投资政府不再大包大揽,其资金只是起引导作用,更多的是把投资机会让给民间和市场。他指出,新的投资将集中在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如中西部铁路投资、城市基础设施等,「以上投资是有重点的,有选择的,不是一哄而上,也不是投向产能过剩和高污染的重工业。」
过去评价正面:助全球经济复苏
2008年金融海啸后,总理温家宝推出两年投资4万亿元人民币的刺激经济方案,曾引来各种指摘,包括造成经济上「国进民退」。但官方媒体此前对该计划评价正面,温家宝去年出席天津达沃斯论坛时指出,该措施「避免了企业倒闭工人失业,防止现代化进程的大波折,为全球经济复苏发挥重要角色」并反驳对该计划的批评是「不顾事实的歪曲」。但新领导层接班后,就较少提及4万亿计划。今年以来,内地发生「钱荒」时期,当局坚持不松银根,就被传媒指是避免重蹈4万亿的覆辙,划清界线的意味明显,但如此严厉的批判则较罕见。
报道有「清算前朝」之嫌
昨日《人民日报》的报道刊出后,华远地产老总任志悤指出,报道有「清算前朝」的嫌疑。北京大学经济所常务副所长冯科对本报表示,报道对4万亿方案说的都是客观评价存在的问题,「不说假话就是进步」。这种讨论体现了官方更务实的态度,算不上是批判,「上一届政府的成员中,也有本届政府的领导」。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黄卫平表示,新投资与4万亿并不矛盾,更是互补的关系,「前任把长板拉长,现任补短板,但不能说把长板拉长是错误的」。他说,在当时的经济下滑压力之下,4万亿的出台是必要的,但审批过程的确出了问题,不少原来被筛掉的项目又重新上马。
出席阅兵元老名单曝光 3位重量级缺席 | 温家宝汪洋政治改革的局限 |
众国级高官地盘被巡视 传温家宝向习提6点要求 | 结束“一尊” 还得是温家宝这个“狠角色” |
从邓小平到温家宝,详解中国稀土产业起源 | 权利生变!新任新疆党委书记 与胡温关系不一般 |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温西现代雅居 | 在阳光与山景中,邂逅家的 |
2 | 最新爆料:习近平遇上大坎儿!大悲剧就要开 |
3 | 刘建超王毅涉性丑闻?外交系统挥不去的“淫 |
4 | 美方今日突下重手!北京错愕愤怒质问 |
5 | 习近平释放致命信号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1 | 赵晓:仇敌已经疯狂,但我们要 | 万维网友来 |
2 | 晓观对话|为什么“左”容易演 | 万维网友来 |
3 | 大国无好运 | 施化 |
4 | 内心独白: 我为什么厌恶知青 | 山货郎 |
5 | 南海中国梦终于盼来了美国战争 | 文庙 |
6 | 上海医院见闻二三 | 南方酒徒 |
7 | 咏叹北京月饼吃坏了尼泊尔肚子 | 阿妞不牛 |
8 | 被山同志讨厌的混账一代人 | Shanechen |
9 | 多少钱才能退休 ?- 山货郎定 | 山货郎 |
10 | 中国前途:天下大乱 | hare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