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曾钰成陈述,香港爱国人士“只有辱,没有荣”,道出了左派50年来的心声。
这种分歧带来的可见后果——主权回归16年,民心并未回归。
三任特首的施政失误和个人品行缺失,中联办对港事务越来越多的参与引发的“西环治港”的担忧,开放自由行引起的医疗、教育、生活用品资源的争夺,都使得中港关 系朝僵化的方向发展,抗议和示威在中环和西环不断涌现。近年更出现独立或回归英殖民地的倾向和言论,如学者陈云的《香港城邦论》。
而中央也对本港无休止的示威及挑战特区政府的行动感到愤怒和厌倦,他们认为,近年来国家为香港的经济付出并没有得到中央所期望的回报。威权政治下听话、听指挥的管治逻辑在香港似乎并不行得通,尤其是过往一直听指挥的左派也时不时站出来与中央唱反调。
左 派多是基层出身,知道民间疾苦,了解香港社会情况。过往他们即使常依据中央(或中联办)的意图行事,但究其内心,实则与香港普通市民无异。这种阶级立场, 回归前的港英不能使之改变,回归后的中央官员同样不能使之改变。随着近年来中港矛盾的爆发,左派与中央的背离越发明显。
左派对中央政策的不满,左派元老吴康民在2012年7月撰文回击抨击时即有体现:“说到传统左派在香港的‘一左两窄’,其实根子在内地外派的领导,而不在当地的传统左派。这个“致命伤”不是土生土长的,相反,可以说传统左派还是有若干抵制的。”
况且,近年来,得宠于中央、在内地唿风唤雨的香港人,多是被称为“忽然爱国”、献媚逢迎的娱乐圈、商界、传媒界、学术圈人士。此等做派,是铮铮铁骨的正直左派难以做到的。中央的偏颇,更令左派心寒。罗德丞早在97年感嘆的“用完即弃”,可谓一针见血。
同样是吴康民,在2010年9月胡锦涛高规格接见香港首富时撰文写道:“令人感到香港的基层劳动群众和中产者与工商富豪的关系在中央眼中已失去平衡”。
左派的失宠加剧了对中央的不理解和抵制。左派的离心,又使得中央与香港社会、香港市民更加脱节,此种互为因果的关系,是近十年来年中央对港情掌控偏颇的一个客观原因,中央对港的诸多措施不仅未能讨好港人,反倒越来越受到抵制。中央选定的特首,并未受到广大香港市民的支持。
《苹果日报》2013年4月8日评论文章《北京蠢到选个呃中特首?》里写道,“经常把爱国爱港挂在口边的人,也可能是欺上瞒下之徒。”
围绕将来的2017年普选,对特首候选人,中央官员或通过其在港代言人仍反复强调,香港必须由爱国爱港人士来执政。可是,对“爱国爱港”四字,这十多年来,中央是否有斟酌其真实内涵?一味听话、献媚的人是否符合最广大香港市民的利益,进而有利于中港关系与中央的实际利益?
2011年4月,温家宝夫妇于中南海宴请吴康民夫妇,希望向香港的老爱国者表示问候。
事实上,具体事务上持有不同意见,往往却是真正的“爱国爱港”。
香 港政治状况错综复杂,中央在港是长期存在,绝非只是单一目标的政治实践:中共对港政策,既要维护中国主权完整和国家利益,也有维护香港经济政治稳定的需 要;既有基本法规定的特首权力,也夹杂着香港政商界和政治派别与国家领导人的历史情谊;既要有现实的统战手段,也要作为统战台湾的样板需求。过于短视的目 光和行为无疑损害了中央的形象和中港双方的利益。
毫无疑问,对左派只是一味使用便是一种短视行为。让他们昧着良心做事,充当打手,既达不到真正的效果,得不到香港市民的民心,也得不到左派的人心,甚至还会把不满心理积累到一定程度的左派推到对立面。
政治困局的当前,需对“爱国爱港”再考量,何为“真爱国”,何为“假爱国”?如何才能使香港民心真正回归?而曾为中共冲锋陷阵、为回归立下汗马功劳的左派的人心,是否在这十多年的折腾当中丧失殆尽?
毫无疑问,这是比统战“忽然爱国”人士更重要更急迫的事情。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胡锦涛罕见露面 传政治局召开“废习会” |
2 | 央媒头版定调,国家要动真格了 |
3 | 美最高法院8-1通过!川普政府打赢重要法律 |
4 | 习将谢幕?!中办纠左批个人崇拜 震慑政坛 |
5 | 蔡奇突发选边倒戈 反习卷起无极狂风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