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环球时报质问:《明报》换帅,干中央何事?

www.creaders.net | 2014-01-22 20:24:22  自由亚洲论坛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香港《明报》1月7日宣布更换总编辑,原总编刘进图出任新职,据称曾任《南洋商报》总编的马来西亚华人钟天祥最可能成接替人选。但这一更换遭《明报》内部反对,约110名员工20日在报社门外静默5分半钟,象征报社55年历史,以示捍卫办报方针。该事件被外界看作是“中央打压言论自由”的典型事件。对此,中国官媒《环球时报》1月23日刊发社评抨击该论断太可笑,社评称,《明报》属私营报纸,私人办的报纸换总编,与中央何干?中央怎会有兴趣和精力管那么细,而且何至于要到一家香港私营报纸大动人事干戈?

  

文章写道:《明报》是私营媒体,最早由金庸创办,几经转手,目前由马来西亚华商张晓卿所有。它在香港不是最“反中”的报纸,内地的香港研究者都认为它相对中立,比《苹果日报》“强多了”。私人办的报纸换总编,与中央何干?据认为是因《明报》去年10月连续在头版报道香港一家媒体公司申请电视牌照未获政府批准,“中央不高兴”云云。这在内地听来太可笑了。最“反中”的《苹果日报》总编好好的,相对温和的《明报》,总编却“被中央拿掉”,这合逻辑吗?此外,那么多内地人去香港旅游,却希望它变得干巴巴、毫无特色,这合逻辑吗?这样的问号还有很多很多。

  香港私营报纸有它的定位和战略,其与香港及内地政治的关系是充分选择性的,而非强制性的。香港私营报纸“亲中”或“反中”,都是出于它们自己的价值观和利益,内地影响它们的能力,至少目前决不比西方力量影响它们的能力更高。

  随着逐渐靠近2017年香港特首普选,香港舆论变得越来越敏感,反对派政治力量受外部鼓舞,空前活跃,这无形中使香港社会跟着高度政治化,意识形态化。报社换总编这类原本正常的事,也要被搞成“政治事件”,香港这个自由港在串味,到处都是政治、政治。反对派力量为了在双普选前造势,似在努力营造悲情,向社会传播“受迫害妄想症”。这些人利用香港社会面对内地崛起的复杂感受,挑动香港居民与内地的对立情绪,为当前香港种种问题营造了越来越缺理性的舆论大环境。

  环球警示称,抗议“《明报》遭打压”是伪命题之下的情绪聚集,从这种无事生非中,只有希望香港“天天出事”的人和力量才能获益。如果香港社会受那些人和力量的愚弄,任凭他们在香港呼风唤雨,并与之配合共舞,那么香港就有可能从自由港变成“逆反港”或“极端港”,香港全社会的利益就会用来为他们那些人埋单。如今在香港说“反中”的话逐渐变成舆论“时尚”,抗议“中央压制言论自由”,无论真假都能获得掌声。这实在是一种幼稚病。香港决不可能作为与中央对抗的实体保持存在,中国内地在全球的影响日增,西方世界的“亲华势力”在自然成长,一些人宣扬香港只有反着来才是“自由的”,这从根上就错了,毫不现实。

  香港《明报》1月7日以《<明报>换总编辑》为题,以头版头条方式报道自家新闻。有分析认为,有关报道手法既有新闻考虑,亦反映编采部员工的不满和疑虑,并称员工正联署声明,要求资方解释及交代,并承诺编采方针不变。据称,《明报》逾200名员工发联署声明,表达对更换总编辑的决定感到震惊及难以理解。《明报》于1959年由著名小说家查良镛与沈宝新创办,素以“知识分子的良知”自居,并以与中共喉舌笔战扬名。但20世纪90年代起两度易主后,情况有变,尤其是据称与中方高层关系良好的马来西亚商人士张晓卿于1995年入主后,变化更大,个别报道引起争议,该报在最新一次传媒公信力调查中,失落中文报章桂冠。

   0


热门专题
1
四中全会
6
何卫东
11
叙利亚
2
中美冷战
7
AI
12
苗华被抓
3
川普
8
中共两会
13
美国大选
4
俄乌战争
9
大S
14
以哈战争
5
万维专栏
10
洛杉矶大火
15
巴黎奥运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