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图)今日将宣读其首份政府工作报告,舆论关注他能否提出打破中国改革僵局的策略。同前任总理温家宝相比,两人公开宣示的政治理念有所不同、所处的权力架构和党内地位不同,温家宝最终被讥为「影帝」,已被绑住手脚的李克强又能走多远?
温家宝屡屡倡言政治改革以保经济改革成就,但主政十年未有寸功。李克强早前强调,对市场主体是「法无禁止即可为」,对政府则是「法无授权不可为」。这样的主张好过空谈政改,但要釐清党大、法大还是市场大的问题,并不是总理就能解决的。
李克强在中共党内排名第二,比原本排第三的温家宝高一位。但是,习近平的集权、地位远胜胡锦涛,李克强反而比温家宝弱势。外界对李克强推动中国改革期望甚殷,但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由习近平兼任,而且,深改小组上周举行第二次会议时也明定,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
所谓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颇易造成双重障碍,既易引发既得利益集团依现有法规阻挠,又令一些本应先行先试的改革因未立法而遭遇更大阻力。上海自由贸易区成立要暂停多部法律在当地的实施,半年未见改革成效,足引以为鑑。
依照目前中共政治权力架构,李克强要推出重大经济改革,不只要获得老大、总书记习近平的同意,还要获得老三、全国人大委员长张德江的立法支持,遑论政治改革。李克强的成绩表想好过温家宝,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