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的今天,中共第二代主要领导人之一的胡耀邦与世长辞;25年后的今天,官方悼念活动寥寥,“胡耀邦”三个字也因为与敏感事件捆绑在一起故而难逃被屏蔽和封锁的厄运。
与2013年官方媒体的大规模悼念不同,今年的4月15日,也即胡耀邦逝世25周年当天,显得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方面与逢五逢十格外重视背道而驰,另一方面也与当局者从上台至今释放出的现代领导人做派略有差池。门户网站转引的《老来缅怀胡耀邦同志》之文,却并未在“产地”----人民网首页中寻觅到踪影,淡化处理的迹象明显;新华网则无任何追悼之意,首屏被习近平加快建设强大人民空军一级中纪委通报查处违反八项规定典型案件占满;还是京城都市报《新京报》冲得最靠前,虽然并未见报章,只是在新媒体平台“图个明白”,却也满载着对已故胡耀邦的缅怀之情。主题为“领导讲话中如何描述胡耀邦”,援引的领导语录包括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原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胡启立、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田纪云、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中央书记处书记赵洪祝、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
虽然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但还是洗耳恭听《新京报》罗列的这些领导人怎么说。温家宝描述取自于2010年刊发在《人民日报》上的《再回兴义忆耀邦》,自此文发布至今,每年的胡耀邦逝世纪念日都会无一例外地被重新翻出,温对胡的评价亦是传播得甚广----“耀邦同志尽管已年过七旬,但每天都争分夺秒地工作。他边走边调研,甚至把吃饭的事件都用上,每天很晚休息。”此为对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最好注解。“耀邦同志去世后,我每年春节都到他家中看望,总是深情地望着他家客厅悬挂的耀邦同志画像。他远望的目光,坚毅的神情总是给我力量,给我鼓励,使我更加勤奋工作,为人民服务。”此为温对胡的敬仰和缅怀之精确表达。
被《新京报》重提的,还包括胡对温的一句重托----“家宝,给你一个任务,等一会儿带上几个同志到城外的村子里走走,做些调查研究。记住,不要和地方打招呼。”不过,多做些调查研究的呼吁好比一把双刃剑,可以成为其送给温家宝的金玉良言,也可以成为压倒其本人的最后一根稻草。因为在1987年中共元老聚集一堂商议胡去留问题时所列的“罪状”中,有一条即是“胡到基层视察的次数太多、地区太广”,有“游山逛景,哗众取宠”之嫌。
除温之外,其他领导对胡的评价,也基本上集中在褒扬其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的无可替代为主。如曾庆红之“胡耀邦的一生是光辉的”、“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胡启立之“耀邦同志对自己要求一向非常严格,从来没有用自己的权力地位为家族和个人谋取过任何的利益”;田纪云之“用‘无私无畏、光明磊落’8个字来描述胡耀邦的个人品德、用‘丰功伟绩、千古流芳’8个字来描述他的光辉业绩是当之无愧的”……诸如此类的评价,与2005年中央隆重纪念胡诞辰九十周年时新华社播发的大会通稿一脉相承----“胡耀邦同志是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我军杰出的政治工作者,长期担任党的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 ”
胡耀邦
众多溢美之词终归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的“古为今用”,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胡锦涛11日前往湖南浏阳中和镇胡耀邦故居的走访,后者逝世25周年将是多么冷清和静悄悄。经由网络场域传回的现场照片以及港媒所做注解披露,胡锦涛在胡耀邦故居逗留一个小时,期间向其铜像鞠躬致敬。本以为,有了胡锦涛走访掀起的舆情热,胡耀邦纪念日会迎来不一样的悼念潮,但是很快地,这样的想象即付诸东流。因为官方不仅勒令大陆媒体删除了相关图文报道,就连微博上的帖文也被悉数公关得无影无踪。腾讯新闻采取了比较讨巧的做法,标题拟定为《胡锦涛与胡耀邦之间二三事》,故而得以继续存活。
除了官方层面刻意淡化处理外,民间的悼念也比之以往要静悄悄很多。纪念日当天,在江西共青城的胡耀邦陵园人丁稀少,凭吊者甚少。根据香港媒体送回的现场实录,一上午仅有30至40人,除一两批专程拜祭外,多为游客。偏山一隅的胡耀邦纪念馆亦乏人问津,其中两组照片十分特别:一张是胡耀邦任贵州省委书记时,与胡锦涛、温家宝的合照,讲解员透露是温家宝私人赠送;另一组则是胡耀邦出殡时街头一景,收录了当时学生高举纪念胡耀邦标语的景象,文字说明是“从天安门到八宝山,人们屹立十里长街”。当年的报纸影印件还有“赵紫阳致悼辞”的标题。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唯一能提振精气神的,只剩下了胡耀邦儿子胡德华略显孱弱的质问:“学生们究竟犯了什么罪你说清楚。风波算是什么罪?死掉的人也没个说法。”此前一天,在被问到胡锦涛访问故居有何政治深意时,胡德华也是坦然应对之,“我们是事后知道的,事先哪能知道?事先知道不就麻烦了吗?不会有政治上的立场,基本上都是民间的,他(胡锦涛)说不是代表官方。”很快地,胡德华的回应被媒体总结为“胡耀邦子怒斥掩盖六四真相”,可谓好不容易将人们对胡耀邦的讨论拉回到了“正轨”上来的有力筹码。此外,胡德华还认为,在胡耀邦时代,当时中国人第一次享受到免于恐惧的自由,并认为这个贡献不亚于林肯解放黑奴。
问题在于,拉回“正轨”又如何?贡献比肩林肯又如何?与胡耀邦捆绑出现的六四遗留问题,终究还是难以守得云开见月明。中共长征期间,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兴之所至写下豪迈诗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故而,对于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该做何解,还是得看今朝在任者的政治决断和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