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乌鲁木齐是躁动不安的中国新疆地区的首府,警方将此次事件称为‘暴力恐怖袭击’。”当国际社会与中国一道谴责乌鲁木齐“5•22”暴恐案的时候,《纽约时报》依旧不安分,不肯在报道中承认“恐怖袭击”,熟练地加上了引号。
接着,她开始煽动中国内部的民族矛盾,称“许多维吾尔族人抱怨汉族的压制越来越严重”。
狄雨霏的报道第二天出现在了纽约时报中文网,标题则改为“新疆年内最严重爆炸案考验中国民族政策”。这已经是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国暴恐事件时惯用的手段——虽然此次“5·22“暴恐案凶手残忍地、无差别地驾车冲向各族民众混居的繁忙早市。
狄雨霏出生于香港,是一位在中国生活超过10年的记者。伦敦大学的“中国政治学”学士学位和十余年的当地生活经历表明,她对中国的情况并非懵懵懂懂。
美国政府已经比这位《纽约时报》女记者先走一步,白宫22日发表的书面声明直言“美国谴责今天发生在中国新疆的可怕的恐怖袭击”。诸多外媒注意到,这是美国首次将新疆等地发生的暴力事件定性为恐怖袭击。无疑,美国驻华大使馆被“打脸”了,在22日稍早些时候。美国大使馆的官方微博将“5•22”暴恐案称为“暴力袭击”,引发中国网友一致谴责。
观察者网编辑注意到,《纽约时报》的另一位记者杰安迪(Andrew Jacobs)23日发表的报道,已经默默地拿下了引号。在题为“中国边远西部,城市艰难前行”的文章中,杰安迪称,“周五早上,中国最严重的恐怖袭击之一依然历历在目,公园北街披着一层正常生活的外表。”(On Friday morning, a day after one of China’s worst terrorist attacks in recent memory, North Park Street had a veneer of normalcy.)
此前,中国某些媒体主动为西方媒体辩护,称恐怖主义加引号是新闻专业主义的表现。“要让《纽约时报》放心大胆使用‘恐怖分子’一词来报道某事,也必须满足两种条件中的一种:有组织宣布对袭击事件负责,而该组织已经被官方定性为恐怖组织;要么是它信任的官方机构定性。”那么,这一次是因为白宫开了“金口”?
近两年来,中国多地发生暴力恐怖袭击,许多民众付出了鲜血的代价。截至观察者网发稿时,“5•22”暴恐案已致39人遇难。但对于《纽约时报》的记者编辑团队来说,似乎不管死多少平民,都可以无动于衷,都抵不过美国官方的口径——这个每年源源不断资助世维会的国家。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一怒之下,北京将国产C919打回原形 |
2 | 习明泽爆习将退居二线?王小洪日益对习不利 |
3 | 习傻眼!人刚走,越南翻脸速度惊人 |
4 | 哀鸿遍野,著名人士呼吁北京救救外贸.... |
5 | 中国外贸企业订单爆满 曝主因是…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