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新华社连发3文批“克强经济学”

www.creaders.net | 2014-06-09 20:28:25  东方早报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新华社连发3文批“克强经济学” 调控露端倪

  本文要点摘录:

  ■ “微刺激”不等于“缓改革”,因为刺激和改革并不对立,部分刺激措施同时也是改革措施。“微刺激”的目的在于夯实促改革的宏观经济基础,在于为改革赢得必要的时间和空间。因为对改革来说,经济增速过快或过慢同样具有风险。

  ■ 中国美国商会副主席、政策委员会主席莱斯·罗斯对‘微刺激’的政策效果进行了再恰当不过的点评:中国政府的一系列所谓‘微刺激’措施都具有较强针对性,直击中国经济领域的不平衡、不平等问题,目的在于造福那些从以往增长中获益较少的社会群体和经济部门,这有利于提升增长质量。

  ■ 中央高层通过新华社主导“刺激与改革之辩”,显然就是为了彰显决策者的“经济平衡术”,以期打破“刺激和改革对立的舆论假象”,为下一步的调控进行铺垫。

  ■ 房地产市场有可能将成为“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的下一个受益对象。新华社通过专家之口对此发出信号:“随着经济走弱,政府的支持会逐渐加强。”另一个信号出自住建部6月4日的新闻发布会。住建部总经济师不仅否认“拐点论”,还明确宣布“是否取消限购的问题,每个地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判断”。

  新华社连续播发“刺激与改革之辩”系列电稿;国务院对所作决策部署和出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第一次全面督查。

  6月5日中午,新华社连续播发三条“世说中国策”系列电稿,均以“刺激与改革之辩”冠名,分别是《“微刺激”不等于“缓改革”》、《“微刺激”凸显“妙调控”》、《“微刺激”助益“稳增长”》。

  刺激、改革不对立

  第一篇有提纲挈领之意:“‘微刺激’不等于‘缓改革’,因为刺激和改革并不对立,部分刺激措施同时也是改革措施。‘微刺激’的目的在于夯实促改革的宏观经济基础,在于为改革赢得必要的时间和空间。因为对改革来说,经济增速过快或过慢同样具有风险。”

  文章批评“海内外舆论习惯性地将刺激和改革对立”,并宣告2013年6月英国巴克莱集团所创造的‘李克强经济学’概念兼具优劣势:“从好处来说,这一概念将新一届政府不走靠刺激促发展老路的决心迅速传播开去,为中国启动‘全面深化改革’作了充分的舆论热身。但其弊端在于,概念化的表述以偏概全,造成了刺激和改革对立的舆论假象。”

  根据文章说法,“刺激、改革两者的关系,并非是必须二选一的‘或’,而是一个帮助另一个的‘以’”:“如果说坚持不‘强刺激’是中国保持政策定力的表现,那么逐步加码‘微刺激’则是中国保持政策威慑力的需要。决策者须让市场知道,政策武库弹药充足,经济增长绝无失速之虞……很多刺激措施本身也是改革措施。例如,旨在更好发挥资本市场资源配置作用的政策既属于结构性改革,同时也是有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刺激措施;旨在保量并提质的支持外贸稳定增长措施既是刺激措施,同时也兼顾调结构目标。”

  第二篇电稿则以“定向降准”等国务院近期推出的若干措施为据,称赞“精准发力”:“中国美国商会副主席、政策委员会主席莱斯·罗斯对‘微刺激’ 的政策效果进行了再恰当不过的点评。他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国政府的一系列所谓‘微刺激’措施都具有较强针对性,直击中国经济领域的不平衡、不平等问题,目的在于造福那些从以往增长中获益较少的社会群体和经济部门,这有利于提升增长质量。”

  其中,曾因早前呼吁“全面降准”而引发新华每日电讯刊登《“首席经济学家”在替谁说话?》加以批驳的瑞穗证券亚洲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得以在文章结尾处发表了对李克强的赞赏:“本轮微刺激政策反映了新一届政府在应对硬着陆风险方面,更多倾向于通过改革释放市场活力,如采用简政放权、加快审批等方式进行微刺激,致力于培育和形成更具长远竞争力的新增长点。”

  楼市有信号

  这组稿件一经发布便得到广泛关注,多有观察者将此概括成“新华社为‘克强经济学’正名”,预测中央经济政策很可能将进一步调整。

  此前,尽管中央媒体从未正式定义“克强经济学”,但这个以“不刺激、去杠杆和结构性改革”为基本含义的说法,确是去年以来外界评价新一届政府经济调控思路的最流行标签,《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均曾多次引述,呈现出总体认可的态度。

  但随着中国经济走势呈现下滑趋势,出于对“硬着陆”的担忧,一些市场机构日渐高声地呼吁加大经济刺激力度。与此同时,另一些经济学者则视“刺激”为大敌,坚决反对任何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放宽。

  正是在这种形势下,中央高层通过新华社主导“刺激与改革之辩”,显然就是为了彰显决策者的“经济平衡术”,以期打破“刺激和改革对立的舆论假象”,为下一步的调控进行铺垫。

  这组电稿面世次日,李克强便在北京主持召开部分省市经济工作座谈会,强调“争取今年经济发展‘上半场’表现不俗,‘下半场’勇夺佳绩”:“一方面要狠抓已出台政策措施的落实,务求早见实效;另一方面要针对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和突出问题,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精准发力、定向调控,多措并举支持实体经济,稳定社会预期,在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中敢于担当,勇于攻坚,善破难题。”

  房地产市场有可能将成为“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的下一个受益对象。在《“微刺激”助益“稳增长”》一稿中,新华社通过专家之口对此发出信号:“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随着经济走弱,政府的支持会逐渐加强。’……汪涛坦言,中国房地产市场不会全面崩盘,因为中国政府仍有能力和意愿应对房地产下行、支持经济增长。决策层已经开始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加快保障房建设、推进有助于增长的改革,政府还可以放松一二线城市的限购政策、放松对房地产行业的信贷、降低首付比例,以及放松三四线城市的户籍制度,从而支持当地住房需求。”

  另一个信号出自住建部6月4日的新闻发布会。住建部总经济师不仅否认“拐点论”,还明确宣布“是否取消限购的问题,每个地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判断”,并重新提出“鼓励保护消费需求”、“满足自住型、改善性住房需求”。由是观之,监管层预防房价深度下跌甚至崩盘、维持市场稳定的意图非常明显。

  次日,《经济日报》头版在《前4月保障房已开工286万套》下方配发《驳“中国楼市崩盘论”》,指出:“由于住宅是消费品也是投资品,如果房价跌多了,就会相应提升投资价值。再就是房地产调控政策能够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也能阻止其过快下滑。这一点,从央行实行差别化住房信贷,到一些城市对限购政策的微调,均可见端倪。”

  问责“中梗阻”

  督促政策落实,力破“中梗阻”,也是总理公布的紧要任务。此前,中国政府网即曾发表《李克强:国务院决不发空头文件》,以类似“尸位素餐”这般严厉措词警告各级官员:“我在基层调研时注意到,有些地方确实出现了‘为官不为’的现象,一些政府官员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甚至‘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态度,敷衍了事。”

  在即将于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开展的督查行动中,“简政放权”预计将是问责主要指标。

  6月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通报中,李克强所言“有些审批事项设立8年竟没受理一次申请,说起来都好笑”、“我们的国际贸易谈判代表,都没有‘国际商务专业人员’的资格”传为一时佳话,其间主旨正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经济日报》昨天配发评论《为官须有为》,敲响针对“好政策被‘束之高阁’”现象的警钟:“整治‘为官不为’,需要大力推崇‘无功就是过’的理念。对于那些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官员,应予以黄牌警告,限期改正;而对于那些经过督察提醒仍不思进取的,则应严肃问责,给予处分。”

  【什么是"克强经济学"?】

  “克强经济学”是外资机构巴克莱资本公司于2013年6月底提出的概念,予以指称李克强总理为中国制定的经济增长计划。巴克莱所提的“克强经济学”仅是一个初步的概念,是经济思路和经济政策的取向,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经济政策体系。“克强经济学”概念核心包含三个主要的构成部分,也被解读为"克强经济学"的三大支柱,其核心内容可概括如下:

  一、政府不推出刺激经济的政策,而是通过逐步缩减国家主导的投资行为;

  二、去杠杆化,以大幅削减债务,降低借贷与产出比;

  三、推行结构改革,以短痛换取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0


热门专题
1
川普
6
苗华被抓
11
中共两会
2
俄乌战争
7
美国大选
12
台湾大选
3
中美冷战
8
以哈战争
13
李克强
4
万维专栏
9
巴黎奥运
14
中国爆雷
5
叙利亚
10
三中全会
15
李尚福出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