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总理李克强下周访问英国,两国将签署大规模的经贸协议。在苏格兰独立公投即将举行之际,中国为英国雪中送炭,可惜未必会让英国收回干涉香港事务的无形及有形之手。
去年底英国首相卡梅伦访华,表态积极,殷勤献媚,声称英国将做中国在西方世界的最强支持者。他说,「在西方世界中,没有哪个国家像英国一样,愿意向中国开放投资市场」,中国当时给了近六十亿英镑的大单。然而今年四月,英国外交部却发布年度人权报告,将中国等二十八个国家列入「关注国家」名单,并提及中国在西藏和新疆「对少数民族的暴力压制」,狂搧中国耳光。
英国说一套做一套,证明唐宁街对华政策虚伪不堪,中国本应高度警惕,认真提防,冷却双边关系。没想到李克强仍然前往英伦访问,而且送上经贸大礼,让人有唾面自干的味道。实际上,香港回归之后,英国从来没有放弃干涉香港事务的企图,期望利用当前香港政改问题搞风搞雨。
英国外交及联邦事务部国务大臣施维尔去年撰文声称,英国「就《联合声明》当中所作的承诺,必然认真对待」,「英国也随时(为香港普选)准备提供任何支持」。之后末代港督彭定康访港,期间曾密会前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等前下属,访港期间又多次「说三道四」,一度声称香港过去数年民主发展受到压迫。英国驻港澳总领事吴若兰五月底更闭门密会五名反对派议员,并详细讨论到香港政改问题,种种迹象显示,英国插手香港事务不是说说而已,更不是权宜之计。
中国接二连三地向伦敦送上大礼,期望伦敦能够在香港问题上收手,不要与美国狼狈为奸。但从现在情况来看,北京这个愿望根本是与虎谋皮,结果可能赔了美元又受侮。英国一直认为自己在香港有「特殊利益」,对香港有义务与责任,骨子里就是希望延续在香港的「治权」。所以说,香港政改问题表面上是港人争民主争普选,其实是中国与英美有关香港的「治权」之争,英国与美国紧密配合,铁了心要延续当年末代港督彭定康的政策,在香港问题上与中国斗到底。
作为一个二流国家,英国此举可谓不自量力。不过令人诧异的是,既然英国在香港问题给中国添烦添乱,中国又何必为英国雪中送炭呢?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英国肆无忌惮插手香港问题,中国也应该支持苏格兰独立,对伦敦落井下石,北京不妨拿出一些资金资助苏格兰民族党,帮助他们赢得今年九月的独立公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