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共十八大前,有关大部制改革的呼声此消彼长,尤其是对“大文化部”的“期盼”更被媒体炒得呼之欲出。2013年两会,有着大部制情结的李克强接掌国务院, 但“大文化部”并没有应运而生,取而代之的是只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与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合并,组建了“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随后又更名为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2014年两会后,虽然对成立 “大文化部”的呼声和议论都已掩旗息鼓,但来自中南海的消息显示,高层仍在推动把文化部与刚成立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国务院新闻办合并,这样一来,快 要胎死腹中的“大文化部”复活有望。《明镜月刊》一度获悉,原国家广电总局局长、现任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局长蔡赴朝,将出任合并后的文化部部长。但 2014年12月,中央将中宣部常务副部长雒树刚,安排为文化部部长、党组书记。
翻开中共建政以来的60多年历史,政府机构改革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六次机构改革,每一次都搞得惊天动地。
这六次机构调整可以划分四个阶段:上世纪80年代的精简机构;上世纪90年代的为市场经济奠定基础;2003年的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基本定位;2008年和2013年的“大部制”改革。
一些政治观察人士和学者把1982年的机构改革称为“分水岭”,此前改革的目的是为计划经济服务,之后的数次改革目标,都是逐步与市场经济接轨。直到2008年的第六次机构改革,为最大限度地避免职能交叉,终于迈出了“大部制”的改革方向。
然而,这最终迈出的一步用了整整五年时间,本来应该在温家宝任期内完成的任务,却拖到了李克强上任。温家宝执政十年,尤其是他的第二个任期,外界期待的大部 制改革却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在其卸任时,空喊了多年的大部制,却变成“大忽悠”,无论他在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中,花多大篇幅解释大部制改革 裹足不前的原因,他都无法推卸十年任期毫无作为的责任。
李克强接过的大部制改革是个烫手山芋。
那麽,温家宝不行,李克强能行吗?李克强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来啃下这块“硬骨头”吗?这是李克强在接掌国务院时针对大部制改革所遭到的外界质疑,其答桉也相当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