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再次大改革的窄门
对于今天中国来说,改革无疑是所有问题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尽管反腐在海内外的关注度远在改革之上,但是改革才是反腐的最终目的,甚至可以说声势浩荡的反腐风暴只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序曲与铺垫。既然改革如此重要,既然改革将直接决定未来中国社会的走向,那么通过分析改革的路径来审视中国的改革之路无疑是必要之举。
举凡世界各国的改革之路,最初无不发酵于少数人。尽管人们常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之类的话,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吹响社会进步第一声号角的往往是少数清醒者。对于任何一个处于黎明前黑夜的社会来说,清醒者都是少数,因为只有他们才能不被现实捆住头脑不被眼前所见蒙蔽双眼,能够站在波谲云诡、人云亦云的社会黑洞里面探寻天上的星光。他们既可以是摇旗呐喊、振臂高呼的先知先觉的启蒙者,又可以是付诸行动、宣传造势的行动者。他们集聚的力量最初或许非常弱小,但却不容忽视,因为他们往往是引领历史潮流的第一波人。他们力量的大小,取决于他们的人数和掌握的社会资源,但主要决定于整个社会改革的力量。假若掌握最高权力的领袖同时也是清醒者,改革的力量无疑相当强大,反之,如果清醒者主要是少数知识分子群体,改革的力量在一定时间内都是较为弱小的。
当清醒者汇聚起来改革的诉求投向社会与政府,便会形成一种作用。对于社会来说,来自清醒者的带有鲜明启蒙特征的言论与行动,将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和激起更多人去思考,甚至会催生一批改革的支持者。支持者的人数、身份以及汇聚起来的力量,取决于清醒者的启蒙努力、政府的态度与改革的紧迫性等重重作用下的启蒙效果。如果启蒙效果能够达到启蒙运动前后欧洲与北美的程度,改革支持者的队伍将会无比壮大,无论对于清醒者的支持,还是对政府的改革压力,乃至对于改革本身的监督与推动,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政府来说,清醒者的改革诉求是一种难以忽视的声音,不管是采取打压取缔等粗暴手段,还是表面给予肯定,都是对改革诉求的回应。在此过程中,有两个因素非常重要,一个是政府内部的改革力量,一个是社会上改革支持者的力量,如果这两种力量都非常强大,并且能够上下结合、良性合作,改革的成功指日可待,否则改革将会继续在各种博弈之中或进或退。当政府在清醒者以及改革支持者的压力下进行改革,本身便会产生一种外部性,不仅对于清醒者和改革支持者是一种鼓励,而且还会影响和塑造大众的政治态度、能力、观念,甚至那些被影响和塑造的大众又会反过来影响政府。成功的改革几乎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与自下而上的社会力量推动的结果,是朝野之间良性合作的结晶。如果只有自上而下的改革,改革迟早还有可能被颠覆,因为改革的成功最终在于绝大多数人发自内心的认同并且愿意付诸实践,否则再好的改革最终都有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重演中国辛亥革命与法国大革命的失败。如果只有自下而上的社会力量而无自上而下的改革,改革肯定会被革命取而代之,其造成的社会破坏与潜在的危险,远非同等情况下的改革所能比拟。
某种程度上讲,推动人类历史进步的改革,基本上都是根据如此路径进行的。在改革的征途上,至少会有四种力量参与其中。作为第一种力量的清醒者,如果不出意外,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将一直是改革的启蒙者与推动者。作为第二种力量的社会力量,是决定能否成功最为根本的因素,一般会分化为改革的支持者、观望者、怀疑者、反对者。在社会矛盾不够突出、启蒙效果不佳的情况下,改革的支持者会非常少,反之,如果社会矛盾已经严峻到不得不改的生死存亡的紧急地步,改革的支持者将会占据上风,可这样的话,往往是社会矛盾已经给社会造成非常严重的破坏,逼不得已才改革,其成本远远高于及早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的改革。作为第三种力量的政府,有可能是改革的主导力量,也有可能先是排斥改革后来被迫支持改革,还有可能一直都是改革的反对力量,其立场取决于政治人物的清醒程度、担当以及政府内部改革力量的强弱。作为第四种力量的既得利益集团,他们一开始便是改革的反对者,而且他们当中大多数人最终都难以改变立场。作为掌握大量社会资源的既得利益集团,他们擅长运用各种手段去阻碍改革,甚至还有可能以改革的名义反对改革。能否攻下既得利益集团的堡垒,将直接决定改革的成败。
在清醒者的推动下,社会力量的左右针锋相对下,政府内部改革派与保守派的博弈下,既得利益集团的顽强阻碍下,一场改革的生死决战便拉开序幕。今日中国的改革正是沿着这种改革路径进行的,最终鹿死谁手将取决于路径里面的每一个环节,尤其是四种力量相互作用的态势。 (邓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