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看看台湾自己撰写的历史课纲

www.creaders.net | 2015-07-28 17:47:28  观察者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炎炎夏日,是个荷尔蒙躁动的时节。台湾青年无处宣泄的浴火,正在酝酿一场新的盛世狂欢。

  于是,在7月23日的深夜,因不满台湾“教育部”的课纲微调,早已包围在场外的青年学子们爬梯翻墙,攻入“教育部”及“部长”吴思华的办公室,效仿中坜事件、太阳花运动的先进们,再次掀起了一场“可歌可泣”的占领运动。然而时过境迁,虽然学生曾一度占领“部长”办公室35分钟,还顺手在脸书上发动了一下串联,但最终被有备而来的警员像赶羊一样强制驱离,有30名学生和3名记者(记者表示他们很无辜)被当场逮捕,占领运动也没有演变为葛兰西老爷子所提倡的轰轰烈烈的“阵地战”。除了当局有了一个允许新旧课纲自由选择的表态,这场耗时一年多的反抗运动似乎并没有取得任何的成效,新版课纲依旧会在今年的8月实行,33名被捕人士也将面临来自“教育部”的指控和追究。

  台湾在民主化之后,政府对学校课程设置的态度由“标准”转为“纲要”,更多提供大方向的指导意见,教材编写交由民间编订,国家权力已经弱化了很多,但受制于教材编订资格和学生考试范围,课纲无论对出版商还是对学校,仍然具有提纲挈领的关键地位。课纲的规定,不仅对教育产生影响,其字里行间蕴含的价值取向,也将对整个社会带来深远影响。因此通过课纲修订,争夺话语权一直是蓝绿恶斗的重要领域,其中又以对历史课纲的编订为重中之重。此次课纲微调的争议点,也主要集中在历史课纲的编排上。实际上,在台湾,有关课纲的争议每几年就要发生一次,课纲微调不过是赶了个时髦。

  辉哥带你认识台湾

  围绕历史课纲的种种风波始自上个世纪90年代。那时还略显谦逊低调的李登辉,在小蒋意外地领了便当后,成功逆袭上位,成为了“中华民国”名正言顺的“总统”。这位民主和大和精神的卫道士,为适应解严后社会多元发展和本土价值抬头的需要,决意开放审定版教科书。在“一纲多本”的政策指导下,经过郝伯村和连战两任“内阁”小弟的编订,辉哥终于为台湾量身打造了一部符合时代精神,饱含乡土情怀的高中课纲,并定于1999年正式推行,俗称“88课纲”(“民国88年”,以下课纲称谓同理)。其最大的特点是,在不脱离中国史范畴的前提下,让台湾史首次出现在了一个单独的单元之中,这对台湾历史教育而言,已经出现了某种意识形态松动。

  对这一点,民主人士津津乐道,台独和皇民也乐观其成,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各有所取。所以在一片其乐融融之中,体现台湾本土价值的《认识台湾》系列教材也于1997年新鲜出炉,台湾史首次以课程的形式出现在中学之中,其内容中已经涉及了部分台独史观和皇民史观,因此一直被统派和中华史观流派所诟病,左派作家陈映真后来更是直言不讳地指出书中“充满了欺罔和错误”。在一片争吵声中,当时的TVBS眼睛一亮,联合《新新闻》举办“认识台湾教科书大辩论”,邀请正方双方厮杀于台湾大学法学院,一代妖姬陈文茜作为正方代表也参加了这次辩论,结果自然是双方面红耳赤,不了了之,反倒是让TVBS提高了收视率,赚足了钞票。

  我们的征途是台湾的历史

  有台湾之子之称的陈水扁,依靠几条画面劣质却催人泪下的竞选广告,险胜连宋不合的蓝营,继承大宝。此时的阿扁对台独还没有什么想法,仅仅是为配合九年一贯课程,提出新的课纲编订计划,以清华大学(新竹)人文社会学系主任张元为总召的课纲召集委员会,开始进行编订工作。新的课纲规定台湾史脱离中国史框架独立成册,并将中国明清史并入世界史的范畴。其实张元本人并没有什么政治目的,他因为擅长中国史和宋史,曾被认为是一个“统派”。他和他的团队的所作所为或许仅仅是出于学人的一种尝试,其在相关材料中也解释自己是注重学生能力提升,淡化意识形态,但此课纲在结果上中仍然触动了政治底线,出现了反效果。课纲在2003年一经发布后,就遭到了时任“立法委员”的洪秀柱和亲民党人李庆华、李庆安的迎头痛击,吴展南和王寿南等业界同仁也撰文质疑张元的政治立场。张元和他的课纲定位为台独取向,其人被迫要在“立法院”接受质询。面对群起而攻之的泛蓝人士,张元不堪压力而辞去总召一职,课纲修订也因此暂缓。

  2004年,杜正胜出任“教育部部长”,此公以提出“同心圆史观”而闻名于江湖,其观点主要内容是“以台湾为中心,一圈圈往外认识世界,认识历史”,实际上就是划分了台湾、中国与世界三条平行线,让台湾与中国泾渭分明。张元的课纲碰巧和他的价值取向相契合,因此上任后他力主重新推行2003年课纲,但因其并未完成完整的修改流程,所以被称为“95暂纲”,于2006年实行。“95暂纲”实行后,杜正胜授权逢甲大学周梁楷,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课纲修订,最后于2008年通过,因课纲原定于2009年实行,又被称为“98课纲”。在课纲修订期间,台湾“教育部”曾委托“台湾历史学会”对课纲之中“不当之词”进行过修订,其中包括“国父”改为“先生”,“光复”改为“战后”,“国字”改为“中国字”等5000个词。至此“98课纲”基本上脱离了中国框架,而在长期的课纲修订过程中,台湾主体思想也渐渐成为社会主流。

  不改对不起列祖列宗

  杜正胜和台湾历史学会的作法自然遭到了当时炙手可热的人物马英九的反对。在马英九和国民党看来,民进党主政下的课纲是对“中华民国”和“宪法”的亵渎,实际上也对国民党的合法性地位构成了威胁,不改的确对不起列祖列宗,死后无颜面见“国父”。在马英九上台后,课纲的修订工作再开。在时任“教育部长”郑瑞城操作下,原本要实行的“98课纲”中的国文和历史课纲被搁置。新的课纲于2012年对外公示,因计划在2013年施行,又称为“101课纲”。“101课纲”虽然是在国民党取回政权的背景下进行的修订,但历史课纲的主要内容和“98课纲”相距不远,看上去似乎是国民党接受了民进党时期的课纲调整的结果。

  然而时隔不到一年后,国民党也玩起了改字的把戏,“教育部”以“错字勘误、内容补正及符合宪法之检核”为由,邀请具有泛蓝和统派背景的非台湾史专家对“101课纲”进行修订,但在最后阶段临时动议进行课纲微调,大幅度修改原有内容,强化大中国史观,强调两岸联结,突出日本殖民,最后制订出现在广受争议的“104课纲”。

  马英九当局推行“104课纲”,一是为了配合千呼万唤而来的“十二年国教”,二是回归“中华民国”法统,强调恪守宪法主张,其实本质上是为了维护本党和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将渐行渐远的台湾社会拉回到“中华民国”的框架之下,然而反对派的理由似乎更多更具有杀伤力,总结起来可以分为两个大类。

  首先便是程序正义。尽管在2013年“高级中等教育法”通过后,课纲才正式取得法律位阶地位,但课纲修订的标准化流程,早已行之多年。为什么改字突然变成了微调?检查小组为什么可以代替课纲委员会做决定?为什么检查小组中都是非史学背景的专家?这一切都笼罩在一片迷雾之中,也就是台湾流行的“黑箱”。台权会等民间团体以违背“政府咨询公开法”为由,向“教育部”提起诉讼,其结果是“教育部”败诉,这似乎在法律层面说明了存在操作不当的情况。

  其次,就是众所皆知的国族认同问题。当下的台湾社会处在一种认同混乱的境遇中,有关中国的任何议题,都会被炒作和夸大。强调“中国史观”,的确是不违背“宪法”,但在新一代的台湾人看来,这是意识形态垄断,政治干预教育,消灭台湾主体意识的举动。他们可能并不熟悉葛兰西和考克斯对统治阶级树立“文化霸权”的解释,但从一开始就学会了他们搞“阵地战”的那套手法,不自觉地进入了解构权威的行动中。

  当然,反国民党课纲这等大事,自然少不了民进党的戏码。从去年2月开始,民进党执政的六县市便开始联合抵制课纲微调。刚刚拆完蒋公铜像的台南市长赖清德,紧随其后声援党内同志,继续干着挖“中华民国”的墙角这样吃里扒外的勾当。在学生被警方逮捕后,曾一度低调的蔡英文公开露面,呛声“教育部”,要求释放被捕学生,这当然不可避免被一些人批评为拿着学生党枪使。毕竟选举临近,民进党要养精蓄锐备战选战,又何必为了一个看守政府,搞得自己头破血流。借《投名状》中庞青云去请援时说得那番话就是,反抗运动学生上,公民团体死,民进党只要在后边站着做做样子,到时候学生和公民团体也会抬着民进党进入“总统府”。

  “104课纲”在国民党的保驾护航下自然会如期执行,但是有关课纲的大戏,却远没有结束,民进党依然会杯葛,各大公民团体也做好了再次提起诉讼的准备。回顾台湾历史课纲的是是非非,不可避免会让人有一种眼花缭乱的视觉疲劳。台湾课纲变更的频率快得像日本换首相,每一任走马上任的政党和官员,都想在课纲上留下点自己的丰功伟绩,其结果只是让台湾的社会共识继续崩塌,学生对自己是谁产生精神错乱。乌烟瘴气之中,引用一位在台湾教育一线的教师的评价:“在台湾,历史是政治操作的婢女”,以此做为本文的结束,怕是再合适不过了。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