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定在2013年春天召开的中国城镇化工作会议,时间一推再推。由于城镇化改革牵涉到土地、户籍、财税、社会保障等问题,备受关注关注。
《21世纪经济报导》报导称,《规划》提出的初步城镇化发展目标是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实现1亿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同时,促使户籍管理、土地管理、社会保障、财政金融、行政管理等制度改革,消除阻碍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体制障碍。
报导同时还表示,《规划》可能只提出原则性说法,具体的措施还需要发改委及其他相关部委出台配套政策,才能真正落实。
早在2013年3月两会之后,国务院曾发文称,由发改委同有关部门负责,做好召开全国城镇化工作会议准备工作。从4月到6月,曾经多次传出会议倒计时,先是说4月下旬,后来说是5月底或6月初,但最后都被当局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否定。此后,发改委仅表示,相关城镇化规划将于年内出台。 据报导,中国城镇化会议一再推迟的主要原因是,高层不满2012年年底提交的规划纲要草桉,相关“改革”力度不够。
但有消息透露,推迟原因是城镇化所触及的问题太多、太大;中共高层也未就实施方桉达成共识。因此,原定于4月底召开的城镇化工作会议被一再推迟,国务院参事室此后奉命进行第2次调研,城镇化也一度澹出官方话语体系。
路透社曾在2013年5月报导称,李克强就不可能在城镇化行动上后退,但在着名学者警告风险后,变得更加谨慎。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李长安曾对《中国产经新闻报》表示,城镇化的核心在于制度层面的改革,体制和制度仍是约束中国资源和要素流动的主要因素。目前中国的户籍制度仍被分割,土地市场基本被国有垄断,利率的非市场定价等,没有市场机制在要素市场中发挥基础作用,城镇化很难有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