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李克强被疑作秀 中共面临空前信任危机

www.creaders.net | 2016-04-17 10:06:58  多维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北京时间4月14日、15日,中国总理李克强连续走访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并与师生们交流。但有网友爆料李克强在北大农园饭堂与学生用餐时,饭菜是专车运送的“特供”,专车停在校园时,还有多个穿着黑色西装的安全人员前后左右保护。

  大陆网民“此微博已被作者删除了”在新浪微博帖文称:“旁(朋)友们,你们不久将会看到一个‘总理到农园食堂和学生共进晚餐’的新闻,他进的膳呢,是这个小卡车专程运来的晚餐,学生呢,黑衣人对我说,‘名单上有名字吗,没有,那无关人员不得入内’。”文字还附上了一张图片,一辆卡车横摆在路上,前后左右有数个“黑衣人”保护。

  微博一经发布,便在网络上引发热议。而更值得注意的是,截至发稿时,“此微博已被作者删除”的上述微博已经不见踪迹,看似被作者删除了,博主的上述言论也就无法证实。

  “微博已被作者删除”的基本资料也是寥寥:其注册的真实姓名为“艾哈迈迪•萨拉丁”,所在地显示海外,性别为男,教育信息只有简单的“内江铁路机械学校(2014年)”,专业为“数控技术应用”。

  而查询资料得知,内江铁路机械学校确实存在,它创建于1952年,是四川省教育厅直属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还是国家级重点中专。而其官网显示,学校的确有“数控技术应用”。此外,该学校还是中国与加拿大职业教育合作项目(CCPP)“信息技术在培训中心”,设有与加拿大荷兰学院共同投资设立的“中加高等技术培训内江中心”。从这一点来看,“此微博已被作者删除”所在地显示海外,也存在某种程度的依据。

  虽然,“此微博已被作者删除”的那条微博已经删除,但是另有名为“金砖家63世”于北京时间4月17日11时41分转发了该微博。而转发的微博自发稿之时,依然“幸存”。

  无论该言论是否真实,需要思考的是,对此类高层八卦的讨论是否具有实际意义?从另一方面来说,作为中国核心领导层一员的李克强,出席公开活动时,接受特殊的待遇真的有非议的必要吗?

  4月14日至15日,李克强一连两天访问北大清华。在北京大学,李克强进入学校食堂和师生一起,排队打饭,共同进餐;而在清华大学,李克强和在校学生一起玩儿自拍。这两个场景,被中国主流媒体竞相报道,以塑造其亲民形象。

  习近平、李克强这届政府向来注重自身亲民形象的塑造。此前,习近平走进北京的一家包子铺,亲自点餐,并同店内民众一道用餐,催生了“主席套餐”的出现;而“习大大”在中国民众口中和主流媒体笔下的风靡,可谓这一届政府“亲民作风”的顶峰。而此次李克强北大餐厅用餐,也算是同习近平保持一致。

  但是,自从“习大大”风靡以来,一直都有另外一种声音的存在。此前中共反腐陆续挑下薄熙来、周永康、令计划、徐才厚、郭伯雄等一众位高权重的老虎时,习近平政府曾不止一次地发出声音:反腐进入生死存亡之际。也就在那时,有观点质疑,习近平政府极力塑造亲民风格,是为了笼络人心以此稳定政权,增加自身的政治筹码。

  而伴随反腐运动进入稳定期,习近平已牢牢掌控住了政治局面。有海外媒体指出,当今中共治下的舆论场早已开始控制对“习大大”、“彭麻麻”等词汇的泛用,似乎也令人嗅到了一点“飞鸟尽,良弓藏”的味道。

  而此次李克强视察北大出现这种“篓子”,中共所谓的“亲民”是否真的只是一场秀?

  其实,在笔者看来,纠结于此类问题,除了满足自身窥探高层内幕的好奇心之外,毫无意义。作为一个国家的核心领导人,享受特殊的待遇以保障自身的健康和安全,这是各国高层安保的常态,也是出自国家稳定的需求。

  换言之,就算高层享用特供,如果他们将更多的精力和体力用到改善政治生态,发展国力,富足民众生活这些关系民众切身利益的事情上,真正做到“执政为民”,民众对“特供”的存在真的还那么介意吗?如果一味地将这些“特供”当作质疑高层的把柄,而忽视其在党风建设、官员自律、打击腐败等方面的努力的话,也未免太不公平。

  当然,此类的质疑或许并非针对李克强享用“特供”,更是对中共政治体制“言行不一”的不信任。而这种不信任,一方面是由于中南海作为中国政治的最高层,想来对外保持着神秘色彩,一墙之隔,却是截然不同的世界。对民众而言,过分的神秘意味着不了解,而长久的不了解自然会导致不信任。

  而另外一种更为主要的原因是,中国政治体制的上传下达更多的是单向传送,是政府将政策方针单方向地传递给民众,而民众的意见却没有广泛的渠道被高层接收。这必然会令一味接收的民众心生不满,也会让高层制定的政策同民众真正的需求产生一定偏差。

  两者结合,就造成了民众对高层的误解。而无论是不公感还是不满,对于执政的中共来说,唯有最大程度地实现双向沟通,充分地同民众进行交流。真正的亲民不仅仅是高层领导人的“走出去”,融入百姓;还要让民众“走进来”,充分了解自身执政理念和政治体制,从而实现良好的双向沟通。

   0


热门专题
1
川普
6
苗华被抓
11
中共两会
2
俄乌战争
7
美国大选
12
台湾大选
3
中美冷战
8
以哈战争
13
李克强
4
万维专栏
9
巴黎奥运
14
中国爆雷
5
叙利亚
10
三中全会
15
李尚福出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