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6年4月14日,在一季度的中国经济数据刚刚出来的时候,《人民日报》罕见的用头版和二版大块头文章报道中国经济“开门红”。文章称,投资增速回升,出口回稳向好,新登记企业数量大幅增长,中国经济迎来复苏的小阳春。
同样是《人民日报》,5月9日的报道却截然不同。在该期报道中,《人民日报》引用“权威人士”的话说,中国经济运行既不是U型,也不是V型,而是L型。并且L型不是一两年能过去的,而是一个持续多年的状态。
有观点认为,相比于因大量信贷增长造成的三月份昙花一现般的繁荣,中国经济将进入长期的L型走势的观点更让外界信服。
就是在如此形势下,李克强于5月11日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本次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提出了振兴经济的三大策略。有分析认为,李克强本次提出的三大策略颇有新意,外界可从中窥见中国政府未来的政策走向。
策略一,在供给侧改革与消费侧改革中,李克强更突出了消费侧改革。李克强认为,消费侧引领供给侧,要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的关键作用。中国的消费市场转型升级,供给侧改革自然水到渠成。李克强称,供给侧改革中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围绕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推动工业提品质、创品牌。
策略二,中国政府将进一步的简政放权,此轮简政放权集中体现在取消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事项上。会议决定,将投资项目开工前的报建审批事项由65项减至42项,其中规划许可、市政设施建设等24项审批整合为8项。李克强说,“这有利于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社会投资活力。”数据似乎印证了他的推断,在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新成立企业106.3万户,同比增长25.9%。
策略三,则是会议通过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企图借助培养新的经济增长极,来刺激中国的整体经济增长。在中部崛起与东北振兴难见效果之后,外界认为,中共又将目光重新投向了东部沿海。长三角城市群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区,从国家层面上通过《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这将给长三角的地方政府更宽松的政策环境。
有分析称,简政放权是李克强政府的一贯追求。在经济下行压力成为大势的背景下,简政放权更多的是细水长流式的治本之策。借助给长三角城市群“政策松绑”,来取得刺激经济发展的目的,相比于简政放权更容易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认为消费侧改革引领供给侧,将消费侧改革定位为改革之基,这不同于中共近期的主流宣传,似乎给外界提供了另一个角度。
这些措施虽然刚柔并济、多管齐下,但面临中国经济下行的大势,可能难以取得让外界信服的效果。正如“权威人士”所说,中国经济将是L型的运行态势,并且是长期的L型。无论致力于清疏“毛细血管”的简政放权,还是猛药治沉疴般的“长三角大发展计划”,都难以让中国经济重回8%以上区间。无论中国还是世界,都应该适应当前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并抱有“新常态”长期化的心理预期。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南航客机失事35死39伤 深圳机场唯一致死 |
2 | 猛将回流,团派春风得意!党媒暗示 |
3 | 惊!川普铁杆盟友喷白宫背信弃义 基本盘恐 |
4 | 几个简单事实:董袭莹家连上桌都不配 |
5 | 揭露丈夫肖飞后宫团5天后,谷女士停诊了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