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俯瞰平面图。党中央在南院办公,国务院在北院办公。
哈佛大学访问学者杨鹏在接受美国之音专访时也表示:李克强解决中国经济问题的办法是务实的,而“权威人士”的办法不仅不务实,而且方向错误,反映出一种奇怪的自负。
杨鹏说:“这涉及到中国目前对经济政策的争论的问题。中国现在是需求不足、产能过剩,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不就是提高总需求,要不就是解决产能过剩,一般的常理是两手都要硬。所以李克强总理的办法是对的,他要提高总需求,保障现有的总产能和就业、税收的运行,同时他要用市场化、自由化的办法来逐渐调整产能结构,这在现实中是务实的,方向上也是正当的。
但‘权威人士’的办法是错误的,他认为不能採取提高总需求的手段,但是又必须坚决调整产能。但是调整产能又不能採取新自由主义的做法,所以这样一不务实,二方向上有错误,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自负。他就想用行政手段压缩产能,然后又不允许用足够的总需求来保证现有的产能的运行、在这样的基础上赢得时间和成本去调整产能。他就是要说,我们很坚决,我们就是要承受就业、税收长期下滑的成本,承受长期L型的成本,但是就是不走自由市场、私有化的调整之路,这事实上根本无法调整结构,所以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奇怪的自负,办法是完全错误的。”
杨鹏同时表示,中国市场并非没有足够的需求,而是未能将产能导向正确的方向。他说:“中国乡村的交通、通讯、水利、医疗、基础设施,还有农村的整个教育的强化,能没有需求吗?为什麽要把这样的需求导向国外,去搞一带一路,不去搞中国自身的建设呢?并不是中国没有事实上的需求,而是没有足够的总需求把中国的产能导向解决中国的乡村差别和中国的贫富差距问题。”
对于“权威人士”的真实身份,外界有诸多猜测。对于这一点,杨鹏说:“我觉得是一群冥顽不灵的人,而且对中国现有的困境根本搞不明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