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如何改革国有企业均做出了强有力的指示,但是二人传递出的信息却相互矛盾。习近平在指示中呼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要求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李克强的批示则强调,需要对国有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在改革国有企业时要“遵循市场规律”。
“华尔街日报”(WSJ)22日引述中共党内人士和中国问题专家表示,上述这些相互矛盾的信息以及最近发生的其他一些小插曲,比如习近平阵营对李克强的经济政策几乎不加掩饰的批评,表明这两位中国高层领导之间的意见不和正越来越公开化,这与以往中国领导人总是努力呈现出一致立场的做法不同,非常值得关注。
报导说,习近平集国家主席、中共总书记和中央军委主席于一身。总理李克强则负责领导国务院,在过去4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一直是由总理来管理中国经济。但习近平逆转了这种领导模式,把包括经济决策在内的决策权集中到由他担任组长的一系列领导小组手中。习近平的支持者说,在上一届政府中,党的领导层变得不再强有力,并且出现了严重的腐败问题,现在需要一位强有力的核心人物来维系人心,同时大力改革经济。
批评者认为习近平包揽太多而致无法有效治国理政,与此同时李克强和其他更能胜任经济管理工作的官员则被剥夺了权力。李克强的支持者说,过去两三年中李克强已默认了这种安排,但最近几个月他的地位更为频繁地遭到削弱,被边缘化。
报导说,对于李克强在明年的中共领导层换届中是否会从总理职位上被替换下来,目前党内谣言四起。在党的最高领导机构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中,只有习近平和李克强两人届时不到退休年龄。
报导指习、李不和在5月初露端倪。圣地牙哥加大研究中国经济的专家诺顿(Barry Naughton)撰文指出,李克强被放在了一个无能为力的境地。经济政策的制定已从根本上转移到习近平手中,脱离了李克强的掌控,李克强对此不满,在这样的情况下,习近平与李克强之间的关系很难维持。
华府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副主任肯尼迪(Scott Kennedy)则说,习、李二人可能在具体政策上各执己见,但从更宏大的角度看,二人的分歧并不算大,并非原则性的龃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