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10月27日结束的中共六中全会确立了习近平在中共的核心地位,同时也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为全党立下了政治规矩。当时,人们似乎更关注六中全会对十九大人事布局的作用,但上位一个月内习核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让人忽然意识到六中全会的意义不止于十九大人事布局,其真正意义是中国政治改革的开端。
事实上,中共启动政治改革动议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就已经初露端倪。三中全会的《决定》虽然是一份改革纲领性的文件,但是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中共开明政治的气象。六中全会上确立“习近平核心”同时为全党立政治规矩,让习近平有能力、有依据按照三中全会的部署落实改革。
六中全会结束后的第一个月,习核心即着手对中共进行大手术。11月7日,中共新华社发布消息,“重大政治改革”--监察体制改革开始试点,从宪制层面调整权力架构。习核心通过“整合行政监察、预防腐败和检察机关查处贪污贿赂、失职渎职以及预防职务犯罪等工作力量,成立监察委员会,作为监督执法机关与纪委合署办公,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这个动作将一党执政体制下的内部监督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强度,同时,由于监察委员会与纪委合署办公,监察委员会对监察权力的整合意味着中共对党员的内部监督较之以往更为严格,也展现了中共高层通过内部监督来遏制腐败的决心。
如果说成立监察委员会是习核心在中共全党范围内的手术,那么在11月最后一天举行的中央政治局例会上,习核心则开始针对中共心脏动脉进行大手术。
这次会议上,中共审议了规范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待遇等文件,引发外界关注。其中重点强调了四个方面:1.党和国家领导人退下来要及时腾退办公用房;2.不能超标准配备车辆、超规格乘坐交通工具,外出要轻车简从,最大限度减少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3.按规定配备工作人员并加强教育管理,严格约束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4.压缩赴外地休假休息时间,实行严格报批制度等。
这意味着,习核心已经把改革的手术刀指向了中共权力核心层。习近平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曾经把改革比喻为“啃硬骨头”“涉险滩”,可见习核心改革面临的阻力和困难。但是习核心迎难而上,主动触及问题,主动“得罪”人,这其实体现了一种历史责任感。
这次会议强调的四个方面,与2013年6月出台的八项规定在内容上虽然有一些重叠,但更多是对八项规定内容的细化和补充。如关于领导办公用房的规定中,八项规定的表示是“严格执行住房等有关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规定”,而此次会议则细化为“党和国家领导人退下来要及时腾退办公用房”。另外,这次会议同时对领导人身边的工作人员和领导人外地休假进行了约束,这无疑是对八项规定内容的补充。
依据中共的行事惯例,改革向来是“先搞试点、分步推进”。以近期的监察体制改革为例,中央选择北京、山西、浙江进行试点,观察实际运行情况,积累经验,最后在全国分步推进。
而这次关于领导人待遇的规定,依然是“先搞试点”,但与以往的改革不同的是这次的试点是“十八届中央政治局”。中央主动执行新规,意味着习核心此次对领导干部待遇的要求并非说说而已,而是要“动真格”。
我们也注意到,习核心在此时对中央权力核心层动手术,一方面是整顿党风,另一方面也改变了中共的政治传统。中共建政以来,退休领导人在出行、医疗、住宿等待遇上一直保持其在职时的待遇,一些领导人在退休后甚至依然保留办公室,占用了大量的资源,同时也造成了中共内部的一些“权贵化”倾向。
殷鉴不远,苏联在勃列日涅夫时期形成了一批特权阶层,这批被苏联普通民众称为“共产主义贵族”的人最终葬送了苏共。据《亚洲周刊》报道, 2013年两会期间,习近平在与新任中共中央委员、候补委员谈到苏联解体时感慨“竟无一人是男儿”。这说明习近平不想重蹈苏联解体的覆辙,执意于守住中共的阵地,力图通过节制中共领导人待遇去除中共的“权贵化”。就在这次会议举行的前一天,习近平在纪念中共早期领导人朱德时,引用朱德的七律“只见公仆不见官”,似乎也印证了习近平对中共“权贵化”的深恶痛绝,以及其执意守住中共阵地的决心。 (陆子平 评论)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中南海震惊 传习直接下令… |
2 | 天降横财,他们替代中国接住美国订单 |
3 | 白宫突传大消息 最高3521%新关税! |
4 | 李显龙夫人转发批习文章 内幕不简单 |
5 | 又一家中国巨头出事 问题迅速恶化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