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印度成为“英雄”在这方面已打败中国

www.creaders.net | 2017-08-16 01:09:47  多维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印度成为“英雄”在这方面已打败中国

中印对峙将近两个月,两国并未兵戎相见。经过彼此间的外交施压、军事恐吓和幕后谈判,双方依然未找到解决当前对峙僵局的方案。但是,两国舆论和心理层面的“战役”依然在持续。中国官方媒体8月15日依然在延续“不惜一战”的口吻,继续“提醒”印度上世纪60年代中国对印自卫反击战。面对中国政府及官方媒体发起的强大国际舆论攻势,印度政府的立场至今丝毫未动。印度媒体也凸显出了自己一套回击中国舆论、为莫迪政府服务的策略。在印度看来,这一策略相对而言比较成功。

有人甚至统计,《印度斯坦时报》、《印度时报》、《印度快报》和《经济时报》等媒体就中印洞朗对峙已发文3,500多篇。在中印对峙第50天之际,《印度时报》平均每天关于中印对峙的发稿量高达10篇。本周五(8月18日)将是中印洞朗(印度称之为多兰高地)对峙的第60天。如果中印持续对峙,印度媒体依然会搅动舆论齿轮持续高速转动。也就是说,即便中印在洞朗不开战,两国舆论战依然会持续下去。

印度媒体的自我胜利

 目前,印军依然停留在中印争议区域内,这被印度及西方很多媒体视为“印度的胜利”。它们对这种胜利的解读是通过比较中印两国反应,看谁处于守势,谁处于攻势。攻势一方若未达预期目的,则被视为“失败”。这正是印度舆论和部分西方媒体报道和解读当前北京处境的一种视角。

 这种西方或印度视角的思维逻辑很简单,就是“只要不输给中国,或者能和中国耗下去,就算赢”。进入8月以来,中国外交部、国防部等官方机构以及人民日报、新华社、解放军报等官方媒体开始密集发声,警告印度越界,表明中国鲜明的主权立场。印度莫迪政府则选择“死守”,通过官方发声及印度媒体将自己包装为“受害者”或“被挑衅者”,中国反而成了地区秩序的“破坏者”或麻烦制造者。

 此前的东海和南海争端中,日本、菲律宾、越南等都无法长期同中国军方近距离、长时间对峙,印度至今“未让步、不退缩”,紧咬中方,被印度媒体和西方视为对抗中国的“英雄”。

此前,印度媒体就曾普遍报道莫迪“反对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这种反对意见,即便是日本和澳大利亚这样的美国盟邦也做不到。日本想加入,但由于内部政党政治因素只表达了兴趣,澳大利亚也想加入,但出于平衡中美而举棋不定。和日澳不同,印度处于“一带一路”的西南向,作为中国邻邦,以及金砖和上合成员,最不应该反对“一带一路”。但印度态度至今消极也让国内媒体和西方舆论给予了“印度敢于对中国说不”的评价。

中国官媒VS印度“官媒”

无论是国有媒体还是私家媒体,在危急时刻自然要为本国利益服务,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基于两国对问题本质的认知不同,以及看问题视角的差异,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的舆论导向,进而引发民意的反弹,迫使看着民意做决策的执政者无法轻易做出妥协或让步。

按照西方人的思维,印度媒体不是“官媒”,受政府的管控力度小。而中国媒体,无论大小,都受到官方口径的把控。所以,在中印各自就此次对峙事件的“外宣”方面,西方更相信印度媒体。但是,和“自由化”的美国媒体有时担任政府“传声筒”一样,印度媒体也会成为莫迪政府的“口舌”,实际上发挥了官媒的角色。

 和中国媒体比较,印度媒体最大的优势就是英文。这对于西方来说,更好接纳和宣传。中国媒体也有英文报道,但在外宣方面总是缺点什么,要么被西方媒体断章取义,要么仅仅局限于“Global Time”(环球时报)这种充满民族主义情绪的报纸。西方媒体解决时,都会将其同中共决策联系起来,认为都是官方操作的口径,无法真正反映中国民意。

印度成为“英雄”在这方面已打败中国

中国舆论认为莫迪是一位擅长鼓噪国内民族主义的领导人(图源:AFP)

根据印度《经济时报》和《印度时报》等印度媒体的报道,中国国防部曾在中印洞朗对峙50天之际邀请印度记者代表团到访,举行直接的对话会。在那次对话会中,中国军方告诉印度记者代表团,“Global Times”等官方媒体就此次中印对峙发表的鹰派言论(比如中国军方考虑开展小范围军事行动,清除洞朗地区的印度军队)并不代表中国官方立场。中国国防部还告诉印度记者代表团,中国先后于5月18日和6月8日告知印度,中国将在洞朗地区修建公路,但一直未得到印度答复,直至对峙爆发。

 中国国防部邀请印度记者团到访,至今没有引起中国媒体的注意。

印度媒体制造的“橄榄枝”

虽然北京穷尽一切外宣手段,向国际舆论阐述中国立场,但依然未能起到震慑印度的效果。这和印度媒体借助自身优势引导舆论、并开展舆论造势有关。

 中国官方和军队密集就印军“入侵”发声后,《印度快报》和《印度时报》等媒体第一时间予以了报道,也发布了一些分析文章。它们的报道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报道中国声音时只强调“印度若不撤兵,将面临严重后果”,同时引述所谓的印度政府方面的消息,称印度正努力通过外交手段解决问题。这种媒体操作也被部分大陆媒体解读为“印度示软了”。

其实,这只是印度媒体对新闻信息的一种选择性、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包装。例如,莫迪政府通过外长和国安顾问等高官频繁强调“外交对话解决,战争并非解决之道”。这种“官方辞令”则被印度国内媒体(比如印度时报)包装成印度向中国伸出的“橄榄枝”。所以,当中国不让步、不撤兵的时候,印度媒体又会说,中方拒绝了印度伸出的“橄榄枝”。这种一厢情愿的解读在印度媒体当中很普遍。如果这种外交辞令都能被印度媒体包装为莫迪的“橄榄枝”,那么一贯讲究外交对话解决地区及全球冲突的中国政府,岂不是每天每月都在伸出“橄榄枝”?

中国不敢(会)动武的“理由”

印度媒体的这种刻意误导舆论的底气源于哪里?据印度《经济时报》报道,2016财年,印度对华贸易逆差从2015财年的484亿美元增长至526亿。双边贸易额从723亿美元下降至707亿。

也就是说,在印度人看来,中国通过对印贸易赚了很多钱,所以不敢轻易对印度动用军事手段,这就如同某些中国人认为,美国通过对华贸易赚了很多钱,找到了市场,所以不会轻易和中国打贸易站或发生军事冲突。这都是印度舆论比较自傲的一面,凸显了它们自我意识中的优越感。

 当然,印度舆论也会借“中国军事及经济威胁论”为莫迪政府自圆其说,甚至不惜拿西方那些惯有的意识形态化思维为“印度立场”辩驳。比如,频繁在印度及西方媒体发文如何制衡中国的印度籍国防研究学者潘特(Harsh V Pant)认为,中国口头上常提到世界多级化,但事实上,北京更倾向于一个单极化的亚洲,或者以中国为中心的印太秩序。而与此同时,西方诸国忙于应对国内挑战,无暇顾及中国。

这种印度人的观点忽略了中国在捍卫领土主权方面的“防御性姿态”,紧贴西方眼中的中国“进攻性姿态”。这就是典型的混淆视听的做法。

 当然,这种印度视角还有一种自以为是的解读,那就是中国内政因素。它们认为,十九大(中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年,中国军方不会轻易动武,不易对外生乱,内部维稳为重。而且,中国正在进行军队改革,最早可能要等到2020年完成,所以军方也不主张开战。这种观点基本上符合西方主流意识中“中共对外转移内部压力”的认识误区,也反映出它们对中国改革(军事、经济、政治)的不了解。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彭丽媛所有的优雅瞬间,全都被俄罗斯粉碎
2 魔鬼细节 习普联手准备后路
3 海归群体在中国两面通吃的时代,结束了
4 习“特使”突然落马 三中全会有好戏
5 能打败泰森? 中国50岁太极大师上场20秒被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这里不欢迎中国人
2 习彻底翻脸 只是时间问题
3 彭丽媛所有的优雅瞬间,全都被俄罗斯粉碎
4 对着干!李嘉诚对北京那位意见很大
5 房地产发生重大转变 中国迈出最大胆一步
6 罕见!威严傲慢的习近平 以这样的方式对待
7 没给习近平这个面子,普京拒绝1倡议
8 在非洲的100万中国男人,留下了多少私生子
9 魔鬼细节 习普联手准备后路
10 海归群体在中国两面通吃的时代,结束了
热门专题
1
以哈战争
6
中共两会
11
秦刚失踪
2
中美冷战
7
台湾大选
12
火箭军悬案
3
乌克兰战争
8
李克强猝逝
13
台海风云
4
万维专栏
9
中国爆雷
14
战狼外交
5
美国大选
10
李尚福出事
15
普里戈津
一周博客排行 更多>>
1 蓬佩奥是个好同志 山蛟龙
2 曾华
3 何与怀:还记得,那些孩子瞬间 万维网友来
4 绝望的外国人有时更清楚地看到 高伐林
5 精彩纷呈的周五午夜极光 湮灭之城
6 反驳CPAC时事评论:加拿大华人 万维网友来
7 关于数学,胡锡进可以闭嘴了! 汪翔
8 张学良和赵一荻的幽禁岁月 弓长贝占郎
9 坚持“大选舞弊论”对川普不利 渔阳山人
10 田沈生:漫步夏威夷 万维网友来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更多>>
1 坚持“大选舞弊论”对川普不利 渔阳山人
2 1945年与今天:我对台湾的忧思 起跳的木鱼
3 蓬佩奥是个好同志 山蛟龙
4 格鲁吉亚:下一个乌克兰? 不合群
5 川普封口费控辩双方的攻防策略 右撇子
6 通涨猛如虎 拜总连任悬了 体育老师
7 从二战后秩序维护看战争输赢评 马黑
8 美国深层政府的本质——奥巴马 胡亥
9 怎么就我一个人愤怒? 老農民
10 韦斯特霍夫画廊举办的艺萌个展 艺萌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