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英媒:中印对峙结束 对中国有什么考验?

www.creaders.net | 2017-08-31 15:00:34  BBC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中印出人意料的边境对峙和平落幕,可以说对于任何一方都是避免了最坏的结果。从这个角度讲,双方都算是赢家。

  中印都算是发展中国家,国家最主要的内部挑战和任务还是如何实现现代化,双方也都不是对方实现现代化的障碍。外部环境讲,印度的主要目的是维持自己南亚霸主的地位,中国则主要是来自美国(也可加上日本)的压力以及实现两岸统一。印度在谋取自己利益的同时也不想被他人所利用,中国则避免把富贵的资源消耗在非主要挑战上,更不希望他国火中取栗。

  另外,印度虽然和中国国力悬殊,但从全球角度看也算的上是世界大国。两个大国真要是发生战争,不管胜负,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至少全世界都会认为这两个崛起中的大国是不负责任的,而且对全球的冲击也同样是巨大的,也同样不利于依赖当今国际体系的中印两国。

  所以,中印并没有冲突的必要性。可以说,这场冲突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和平收场的结局。正是由于认识到了这一点,印度才敢采取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敢采取的军事手段挑衅中国。而且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印度下手的时机也很高明:金砖会议和十九大召开前夕。这令武力收场变的更不可能。

  所以这场冲突对于中国的考验就是:如何在不可能动用武力的情况下逼退印度。

  推测外交战结果

  回顾这两个多月的交锋,中国是三管齐下。一是文攻,一方面通过不断拉高的声明向印度施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向国际社会说明冲突来源去脉,争取道义高地。二是武卫。包括针对性的军事演习、大量增兵、各种先进武器浩浩荡荡开进对峙地区。具备可随时开战的能力。三是外交谈判。

  目前,外交谈判的内容中印双方都没有透露,这不妨看作是一种智慧,这给了各方自我解读的空间,尤其重要的是,假如一方做了重大妥协,也可由此保住脸面和台阶。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从国家实力、国家内部的稳定情况以及领导人能力三个方面推测外交战的结果。

  从实力讲,印度和中国并不在一个层面。发明"金砖国家"一词的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师吉姆·奥尼尔早就声称金砖国家除了中国早就不存在了。而且经济发展上,印度对中国的需要远远超过中国对印度的需要。仅举一点,中印贸易额占印度进出口总额的10%左右,却只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1%多一点。

  国家稳定情况印度更是远逊于中国。一是印度主体民族占全国的比重太低,连50%都不到,不同民族之间的冲突是家常便饭。中国汉族则高达90%以上。二是印度自独立以来不同宗教之间的暴力冲突就非常严重,印度前总理英迪拉遇刺身亡就是由于锡克教和印度教的血腥冲突。甚至8月份由于对一位宗教领袖的审判竟然引发全国三百多起骚乱,38人死亡。印度给人的感觉仿佛是一个火药桶,任何一个火星就能引发大规模的骚乱事件。

  以上两大冲突的一个共性就是大家并无国家意识,本民族和宗教的利益置上。所以尽管中印边境对峙期间,印度却一而再暴发大规模骚乱。完全无视国家正面临严重的外交危机。

  三是印度实行民主制度后,传统的贱民和低种性群体通过选票日益崛起,这引发了印度内部利益和观念的冲突。四是印度由于经济落后,基础设施匮乏,事故频发。比如就在中印对峙一刻,印度频频发生水灾,仅比哈尔邦就有至少514人死亡!古吉拉特邦则有两百多人死于洪水。还有的地区在没有大的降水的情况下,竟然也发生严重水灾。甚至怀疑中国在上游放水。却毫不反思其应对能力。

  所以当对峙结束后,不少段子手开涮说是印度人民拖后腿把自己的军队拖回国内的。

  莫迪与习近平

  至于国家领导人能力,民粹主义特色突出的莫迪显然无法和中国领导人相提并论。两国领导人上任时都面临国家的一些积弊,印度主要是腐败、低效的官僚体制、落后的基础设施、"暴躁"的民主体制等。中国也同样有不少挑战。两国相同之处在于双方的领导人都正视这些问题的存在----莫迪更被认为是第一位愿意正视这些问题的领导人。但莫迪上任至今,印度上述问题都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被称为三大核心改革的政策也以失败而告终:放弃让商家更容易收购农田以用于基础设施和工业项目的征地法案、劳动法遇阻;面对阻力放弃批准实施统一商品和服务税的计划。印度国家应用经济研究理事会前总干事S.L.拉奥援引英国《经济学家》杂志8月29日的一句报道——"灯光,照相机,就是不行动!"——来表达他对印度改革不力的失望情绪。而中国则在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方面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自十八大以来,中国各方面变化之巨大、成效之显著显然是印度无法相比的。

  这种领导层的差距也体现在这场边境对峙中。这场对峙可以说是十八大以来中国面临的最大外交考验,其严峻性远超过几年前美国背后的菲律宾制造的对立。面对印度的投机性突袭,长达两个多月的博弈充分显示了中国领导层的战略耐心、定力和智慧。从印度一方讲,虽然战术上有可圈点之处,但在国家面临如此之多挑战、改革受挫无法推进之际却向中国发起没有任何胜利的可能性的挑衅,在战略上显然是失误。尤其重要的是,如果稍有不慎,印度的挑衅是有可能演变成一场战争的。假如真的如此,莫迪就是历史的罪人。就如同1962年的尼赫鲁,给自己的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从这一点上,莫迪显然是不负责任的。

  另外,虽然印度这次是打着为不丹出头的旗号,但却自始至终没有得到不丹的认可,不丹也从未明确说过是它邀请印度干预的。从而消除了印度行动的正当性,也显示了印度外交上的失败。

  中印关系

  莫迪这一次出人意料的军事冒险,还有一个后遗症,即大幅恶化了中印关系,严重损害了双方的互信。中国会重新考虑印度发展对自己的负面效果以及应对措施 。由于中国远超印度的实力,这并非印度未来发展的福音。

  所以从以上三个方面来讲,虽然外交折冲内幕外界不得而知,但印度被中国逼退应是合理的结果。不过印度能够在最后一刻退让,而且也没有公开外交会谈的内幕,也回避双方争议的修路焦点问题,还是显示了莫迪的务实理性。

  从中国的角度讲,在其崛起过程中类似的突发性考验还会发生,这一次的边境对峙可以说显示了中国如何使用自己刚刚拥有的巨大力量以及如何化解一个随时都可能失控的高风险对抗,积累了重要的经验。

  如果说1962年尚在三年经济困境中的中国能够以武力迅速击溃印度的挑战堪称难能可贵,而今天拥有巨大实力的中国能够不战而退敌,同样堪称经典。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美国股市传出大消息
2 下跌速度之快令人震惊 北京彻底露馅
3 突然!一封“倒习书”疯传
4 中国的大萧条,就要来了
5 朝鲜士兵遭屠戮画面被公开!乌军直呼“不敢
热门专题
1
叙利亚
6
万维专栏
11
中共两会
2
苗华被抓
7
美国大选
12
台湾大选
3
川普
8
以哈战争
13
李克强
4
俄乌战争
9
巴黎奥运
14
中国爆雷
5
中美冷战
10
三中全会
15
李尚福出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