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香港的反修例运动持续至今,已令香港社会严重撕裂,警民冲突与暴力横流,如此充满戾气的社会,是任何热爱香港的人都不愿见到的。
但城市里一些最新迹象显示,这种恶性趋势似乎已经开始扭转。纵观近日最新的几场示威活动,包括一些大型的反修例集会活动,它们整体上都已经能够实现和平完结,即使一些活动途中出现了零星小冲突,也会有不少示威者及时上前去制止。
由于对于修例一事心生不满,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港人选择直白不讳地运用示威自由权利,这点是无可厚非的,但此起彼伏的街头冲突,事实上已经日渐背离了这场运动的原意。
所以,香港社会一定要坚决向暴力说不,在这个关键时刻,城市里数以百万计的“和理非”港人应当有所承担,不应再如看客一般,坐视社会在激进行为裹挟下滑向危机边缘,更不应再放任一小部分激进示威者恣意胡来,视若无睹,只会对社会无益。
追根溯源,“和理非”的示威文化在香港能够成为社会主流,是与城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起飞紧密相连的。那时,新兴的香港中产阶级崛起后,城市里的社会运动便开始转向了保守及温和,当时逐渐声名鹊起的泛民主派,曾经更将“和理非”的理念,引入到自身实践社会抗争的行动纲领中。
2003年,香港《基本法》第23条立法一事,触发了超过50万香港人走上街头,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港人的“和理非”形象开始走入国际视野,50万人走在街头,竟然连一辆车都没有推翻、一块玻璃都没有打碎。
到了2014年的“占中”运动,当时79天的占路行动同样没有引发太多的激烈冲突,期间,雨伞运动的参与者甚至还会自发清理垃圾,这让香港的公民素质受到了认可。
但这不代表,香港社会就不存在躁动的种子,如今,恐怕没有多少人会否认,香港社会正面对一场重大的社会转型挑战,许多人始料不及的是,民怨的大爆发,最终竟会冲垮了先前的一切社运文化传统。
反修例运动变质,这已经是人所共知的事实。目前,香港最需要的,就是把暴戾的街头情绪有效消除,将社会秩序重新拉回正轨。要令香港恢复平静常态,作为社会主流的“和理非”广大港人,则必须要以行动,把那些激进的示威者劝诫回来,避免他们毁掉自己的生活,也避免令整个香港为他们陪葬。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不幸言中 国人最担心事发生 |
2 | 他临危受命 习已成摆设 |
3 | 近代最大规模空战125架印巴战机激战缠斗 1 |
4 | 习近平访俄见普京,赤裸裸地告诉欧洲… |
5 | 川普刚刚传出重大关税信号 中美谈判前罕见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酒桌与习近平交锋 习冷血言论令人吃惊 |
2 | 中南海最新会议又现反常 |
3 | 不幸言中 国人最担心事发生 |
4 | 政治局常委子女情况出现新情况 |
5 | 他临危受命 习已成摆设 |
6 | 不幸被我言中,三针后遗症爆发了 |
7 | 近代最大规模空战125架印巴战机激战缠斗 1 |
8 | 突然,这封讨习檄文流传 |
9 | 习近平访俄见普京,赤裸裸地告诉欧洲… |
10 | 二线城市抛售潮越演越烈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