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中国房地产之父”:若启征房产税 可不必再限购

www.creaders.net | 2019-09-18 12:47:54  新京报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房地产行业与时代、家国一起,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共和国同龄的孟晓苏,被媒体誉为中国房地产之父。他亲手推动了1998年中国住房制度改革,见证了中国商品房市场一步步地发展壮大;他是一系列房地产理论与政策的提出者,也是为中国住房制度改革摇旗呐喊、献言献策的深度参与者。

  住房制度改革推动者

  出生于1949年的孟晓苏与共和国同龄。4岁定居北京,18岁进入北京汽车制造厂当一名汽车工人,一干就是10年。这10年里,除了在技术上追求进步,孟晓苏不忘潜心研读马克思的《资本论》,闲时为报刊写写文章。这为孟晓苏之后参与改革、进行多项理论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这一年,孟晓苏与万千学子一起投身高考,成功考入北京大学。从此,个人的命运发生了改变,国家和时代也走到了新的拐点。

  一年后的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宣布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一个令人澎湃与欣喜的时代,正呼啸而来。彼时,团结起来、振兴中华成为北京大学的学生们口中高喊的口号。正所谓时势造英雄,时代造就了一代人。回忆往昔,孟晓苏依然庆幸,能追随时代的步伐、投身时代的洪流,在改革开放之初即踏入北大,研究历史、畅想未来。

  1982年,孟晓苏毕业,被分配到中南海工作,给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当秘书。此后7年半的时间里,他一直跟随在万里这位称得上中国改革开放先锋与闯将的国家领导人身边,目睹并亲身经历了那个时代中央一系列针对经济问题的重大决策制定和出台的过程,包括市场经济改革、农村承包制改革和股份制改革。之后,孟晓苏亲手推动了1998年的住房制度改革。

  那是1998年7月,在孟晓苏等人的推动下,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结束了福利分房制度,正式开启了我国城镇住房制度的改革。自此,在风雨中一路砥砺前行的中国房地产事业,迈向了全新的市场化时代。随着住房制度的改革,我国人均居住面积成倍提高,居住质量明显改善。

  转型房地产国企掌门人

  1992年1月18日,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史称南方谈话。南方谈话标志着中国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

  此后不久,刚刚走过起步阶段的中国房地产业借着时代赋予的契机,掀起了新一轮发展热潮。中房、中海、万科、北京城建、上海绿地、大连万达等一批知名房企应运而生,王健林、王石、冯仑、张玉良等一大批热血青年纷纷下海创业或转行进入房地产行业。

  此时,孟晓苏主动要求调往中国最早成立的房地产公司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对他来说,从商是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奇热土。小平南巡讲话所激励起来的改革大潮,让我愿意去第一线,把自己学的知识用在经济建设上。

  从此,他不仅成为中字头房地产国企的掌门人,而且成为中国房地产界屈指可数的权威理论家,以及一系列房地产理论与政策的提出者。之后,他又加入保险业,创立幸福人寿,推出众多保险产品,推动中国保险业的发展。

  从官员到企业家,再到学者,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孟晓苏虽身处不同的工作岗位,但从未变过的,是为中国经济改革、住房制度改革摇旗呐喊、献言献策的那颗炽热之心。

  回顾走过的个人与家国紧密相连的历程,孟晓苏感慨,正是依靠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当年我们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只是一个理想;40年来,我和我的同伴们践行了这个理想,推动了目标的实现。孟晓苏说。

  见证从全民蜗居到洋房别墅

  逐浪而行,风雨兼程。在新中国成立后的70年时间里,我国房地产行业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壮大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从草屋瓦房到筒子楼、单元房,再到如今的高层、独栋别墅人们的住房条件和质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孟晓苏的印象里,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里的许多人还住在瓦片平房里,住房来源大多依靠统筹安排现有住房,或合理分配新建住房,住房资源十分短缺。

  到了上世纪70年代,人口飞速增长,城市住房分配紧张,筒子楼应运而生,人均居住面积只有4到5平方米。中国居民整体处于蜗居状态。

  在孟晓苏上大学的时代,他和同学住在宿舍楼,教师们住在筒子楼。这些筒子楼的模样其实和宿舍差不离:一条长长的、灯光昏暗的走廊,串起一个个也就10平方米的单间,每层楼有公共水房和厕所。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人到中年》,描摹的就是那个年代里知识分子生活窘困、居住环境困难的真实状态。

  改革开放后,城市居民开始享有集体福利分房,很多人住进了单元房,人们的居住条件上了一个大台阶。尤其进入新千年后,商品房的出现成功改善了人们的居住条件。国人对居住空间的需求,也不再满足于功能的完备,而朝着更高品质生活的理想迈进。高层住宅、花园洋房、高端别墅一座座住宅建筑拔地而起,城市的样貌也随之焕然一新。

  房子是家的载体,从狭小到宽敞,从平房到高层,从有房住到住好房。70年沧桑巨变,房一一忠实记录。如今,普通老百姓都有房有车了。如果没有40年前的改革开放,特别是没有21年以前的住房制度改革,这一切,是不可能出现的。孟晓苏感叹。

  思考:保障房建设欠账需弥补

  回顾我国的房地产发展历史,孟晓苏坦言,保障房建设曾在一段时间内旷课,导致商品房价格飞速上涨,许多人望房兴叹。

  双轨制的思路,是我们经过实践摸索出来的,也是我们睁眼看世界,从国外学回来的。我们要把欠的账补回来。对于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建立,孟晓苏表达了充分的认可。

  在孟晓苏看来,推动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是硬币的一面,另一面是住房商品化。通过住房商品化能解决大多数居民的住房困难,同时为保障房建设提供资金。

  不过,孟晓苏坦言,我国在保障房建设方面的力量还不够,建设住房保障体系尚需要全社会和政府的共同发力。未来,我们在解决绝对贫困后,还会有相对贫困,永远会有低收入群体存在。因此,今后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一定会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时至今日,不仅新地配建(或自持)租赁住房常态化,而且,存量用地盘活并建设租赁住房也已常态化并大规模展开。以租为主租售并举先租后买的住房供应新体系也正在形成,使得房地产长效机制有了更清晰的突破框架。

  谈及提倡租购并举,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孟晓苏呼吁公募REITs早日落地中国,从而构建完整的住房体系。从我提出REITs到现在,已有14年了。现在,REITs正一步步向我们走近,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推进,把它当成未来保证经济发展、稳经济的一个主要措施。孟晓苏如是说。

  孟晓苏表示,本世纪我国开启楼市调控以来,调控着力于需求端的短期化干预,这成为楼市调控的主基调。对于一些地方政府的短期调控,孟晓苏将其形象比喻为三步舞曲蹦嚓嚓的节奏。自2006年以来,已连续出现了四个蹦嚓嚓。

  纵观2016年以来的房地产调控思路,着力于住房回归居住属性,以及租赁市场发展推动住房体系的改革, 围绕住房不炒的理念已全面普及。

  建言:未来若启征房产税,可不必再限购

  针对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建立,孟晓苏还强调了房产税的重要性。他的理论逻辑是:先从小产权房开始启征,随后向所有城镇住房铺开,有一套房就征一套税。在此基础上,每个老百姓凭身份证可申请退一套房的税收,实现照顾房改房、拆迁安置房等群体。由此,建立起覆盖全国的老百姓退税系统。他同时建议,在出台和执行制度前,应允许老百姓在直系亲属内可以免费调整一次房屋产权。

  孟晓苏还指出,即便开征房产税,并非意味着土地财政马上退出。原有的城市土地可以卖,未来也还会有一部分征地,但不用这么依赖它,这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他认为,房产税启征后,一些制度就可以作出相应调整,比如不必再限制老百姓买卖房屋。

  政策的适当调整是为了找到正确的方向。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不仅要进一步提高GDP总量,在人均GDP、人民实际生活水平等指标上也要获得明显增长,要给予低收入者更多倾斜。住房方面,要让老百姓住有所居,人人享有适用的住房。孟晓苏说。

  展望未来,孟晓苏始终看好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中国房地产业会继续作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而长期持续发展。总体来说,我国城乡居民还处在一个对住房的量和质有旺盛需求、以新房供应为主的时期。

  同题问答

  新京报:你对这座城市最初的印象和现在的印象,有什么不同?

  孟晓苏:我刚来北京时,天安门广场那儿还是个大院子,四处都建了牌楼。当时东直门、西直门都在,老城毁了有点可惜。如今的北京,城市发展已远远超越原来摊大饼的规模。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调研时指出,要谱写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京津双城记。如今,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正加快协同发展的步伐,北京这座城市在向东、向南发展, 这些都促使北京获得了新的发展活力。

  新京报:请用一到三个关键词形容这座城市数十年来的居住变迁。

  孟晓苏:文化古都、现代城市。

  新京报:在这座城市居住和生活,你对未来有什么期盼?

  孟晓苏:北京面积达16000多平方公里,除山区外,北京有6400多平方公里的可用地,但现在的城市建成区只占据了1400多平方公里,只有整个城市可用地的1/4左右。

  北京的城市建设要敢于合理利用这些土地,把经营国土提高到新的地位。北京不光有城市,还有很多非城市建成区、荒地,以及耕地。我认为,北京应把发展城市经济放在第一位,适度扩大城市规模。

  具体来说,北京的发展方向肯定是向东、向南发展。我不赞成在不同的区域再小规模摊大饼,而应尽早采取小城镇和多中心的方式,沿着北京和天津一线,尽快把城市向外发展。其实,现在已经建成的新机场和交通规划都指向了这一方向。未来,京津冀是一个很好的城市群。

  我热爱北京这片土地,我希望这片土地能在正确的理念下,建设得更加广阔、更加美好。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大势已去 普京准备玩命
2 当街开枪!习当局要大开杀戒
3 中国高铁 正在沦为巨大的陷阱
4 “胡”姓爸给儿取名 老师再也不点他名了
5 “大战”开打!中国突然闪击波兰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