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海军“辽宁号”航母及航母战斗群资料图片 2016年12月 REUTERS/Stringer
苏泳霖评论文章:近日《南华早报》披露大陆解放军正加紧东南沿海地区战备,包括部署升级版东风-17飞弹等,再联想到习近平不久前视察潮汕海军陆战队、台湾飞东沙的军方包机中途返航,不少人认为,这些都是大陆升级对台战备的讯号,而这又随着《人民日报》罕见刊登“勿谓言之不预也”而更激起对“武统”的讨论。
尽管台海、南中国海地区的紧张情势不断升级是事实,但如果说这些举动意味着大陆“武统”就等一声令下,显然是过度解读。大陆对周边安全态势的风险意识、底线思维,是加强东南沿海整军备战的唯一因素,此轮部署应属于“防御型”而非“进攻型”。
首先,外界将大陆涉及军事安全动作里的“例行性动作”和“针对性动作”混为一谈,进而产生过度解读和担忧。比如习近平不久前视察海军陆战队,其实是大陆领导人每次地方考察中安排一次视访部队行程的惯例,再加上海军陆战队是新组建的作战力量,也有考察军改成果的考量。
再如东沙军方包机折返一事,目前根据台、港两方面的解释,似乎都还各说各话,事实尚未厘清。网络上有一种解读认为,15日上午正值习近平结束深圳考察返回北京,或许陆方考虑到空域安全因素才做此决定。若22日小港例行飞东沙的班机恢复正常,就可以将上次视为“特殊情况”,否则才需要严肃讨论。
所以,对于大陆军方“例行性动作”,没有必要无限上纲,但同时也不要忽视解放军一连串“针对性动作”背后的意涵。外界最近热衷讨论“台海十月惊奇”,但至少截至目前的情势表明,“十月惊奇”并未发生,且各方的言行都没有要刻意升级紧张、制造“师出有名”的意图。
连外界最担忧的美国也踩了刹车,国务卿蓬佩奥近期多次表明,美方认识到台湾是中美“冲突点”,并不想因台湾与大陆开战。美方学者虽就对台政策是否维持模糊化而辩论,但避免美国卷入台海战争是双方共识。在台湾外交部长吴钊燮、前国安会秘书长邱义仁也在多个场合,透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表达出台湾不会做出统独公投、修宪台独、美台建交等“疯狂”举动。
这些动作和语言相信都在北京观察和掌握之中,但大陆此时仍有意加强东南沿海战备,严防台海、南中国海“出事”,或许基于两个考量:第一,北京从近期台海军事较量的实践经验中,总结出美台终究“吃硬不吃软”,唯有强大的武力支撑才能遏制美台关系升级。
第二种考量是基于美国大选之后可能会遭遇更加波谲云诡的“惊魂80天”。从现阶段选情可知,11月3日大选日至明年1月20日就职日期间,美国可能陷入混乱的看守期。若拜登胜选,川普绝不会善罢甘休,卸任前的举动将更难预测;若川普连任,势必鼓吹“反中牌”的有效性,也会让美国友台势力更加兴奋,4年前“特蔡通话”已谱写了一次“惊奇”,今年是否会有新剧情?
在上述情境下,北京或认为无论谁赢得美国大选,选后至就职前的中美关系、台海和南中国海情势仍然充满风险。这就是大陆在东南沿海严阵以待的最重要原因。
(作者为智库研究员)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上万陕西人暴动了! 学生死亡真相被隐匿 |
2 | 沙利文通报!一则关于中国的消息令人震惊 |
3 | 吓坏了 北京密令曝光… |
4 | 突然大反攻!乌军创造历史 |
5 | 很突然,习的这支部队悄无声息了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1 | 先天下之忧而忧 -深切纪念前总 | 玉质 |
2 | 2025:中美在不同轨道上会撞车 | 阿妞不牛 |
3 | 访台一周归来的女研究生对自己 | 体育老师 |
4 | 全世界最难忘的“中美友好合作 | 文庙 |
5 | 百年民运为何总是失败? | 施化 |
6 | 习近平“刀口向内” 打落牙和 | 胡亥 |
7 | 中国人的十个恶习 | 汪翔 |
8 | 川普当选是反智主义的结果吗? | 思芦 |
9 | 为什么黄埔军校学生的名字好听 | 弓长贝占郎 |
10 | 琼瑶为什么要自杀? | 乐维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