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描述一九五○年韩战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如何在装备与物资对比悬殊下,凭藉著“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就将狂妄而轻敌的美军打到落荒而逃的中共百年党庆献礼大片—长津湖,在当前大陆演艺圈一片肃杀的氛围中创下了惊人的成绩。
长津湖在大陆“十一”长假前一天上映,仅廿天票房就突破人民币五十亿元。但这并非正常市场机制下的结果。电影上映后,网络就传出一份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的通知,要求文化系统各部门各单位,领导干部要带头走进电影院,并积极动员亲友同事观影。
之后又传出,河南一所高中安排五百多名学生一起看电影。为了让学生体验影片里志愿军在零下四十度的酷寒中战斗,只能啃著硬邦邦的“冻土豆”(马铃薯)充飢的艰苦,学校还发给学生冷冻马铃薯品嚐。
报道称,学生们边流泪边吃著难以下嚥的冻土豆说,“觉得战士们真的很伟大”,“会更加珍惜现在的安逸生活”。但学校此举引发不少家长的不满,质问“吃坏(肚子)咋办?”
这些事件都显示,长津湖卖座的背后有著官方的力挺。即便如此,高票房还是反映出大陆当前反美情绪与民族主义升高的社会氛围。这从同样在“十一”上映的另一部爱国电影—“我和我的父辈”,票房超过人民币十三亿元也能看出。
但相比于宣扬“抗美援朝”精神的电影受到追捧,更有意思的是,大陆民间在同一时间发出的各种与主旋律不同调的声音。像是财经杂志前副主编罗昌平就在微博发文,质疑大陆当年介入韩战的“正义性”。
罗昌平很快就被公安以“涉嫌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为名逮捕,而在今天的中国大陆,像罗昌平这样胆敢挑战官方说法的人已是极少数,更多的人只能透过各种迂迴方式表达自己的不认同。
美国公共电视服务网二○一六年底推出的纪录片“长津湖战役”,“十一”期间就突然在微信被疯传,似乎有那么一群人,希望让更多大陆民众能从当年美国参战老兵的口述及当年战场纪实影像,从另一角度认识这段历史。
长津湖观影人次早已破亿,至于看过长津湖战役纪录片的人有多少就无从得知。但有网友称,这部电影已经将大陆民众分成了两派:看电影的和看纪录片的。
关于中美这场惨烈的战役,台湾感兴趣的人相信不多。但或许台湾民众该认知到的是,这场战役的战场—长津湖,并不在中美两国的国土上,而是在朝鲜半岛的东北部。然而,不管是大陆的电影或美国的纪录片,家园惨遭两国砲火蹂躏的朝鲜民众,都不是被关注的对象。因此,无论中美关係最终走向何方,重要的是,台湾都不应成为两强的下一个“长津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