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习近平主持财经会议释放什么信号?

www.creaders.net | 2022-04-26 23:52:29  钟原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钟原评论分析文章:4月26日,习近平主持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研究“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并称对“畅通国内大循环”具有“重大意义”,“要适度超前”,“既要算经济帐,又要算综合帐”。过去数月,中共一直在宣传“稳”经济,但眼看要“稳”不住了,中共高层似乎开始释放新一轮大基建的信号。

  新一轮大基建呼之欲出?

  新华社报道习近平主持的这次财经会议,当然放在了置顶大头条,副标题是“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报道开头就称,“习近平强调,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报道称,“必须认识到”,“中国基础设施同国家发展和安全保障需要相比还不适应,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保障国家安全,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扩大内需,推动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党媒再次提出“国内大循环”,呼应了4月10日公开发布的中共《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如今“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成了“内循环”的关键举措。

  报道称,要“调动全社会力量”,“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要适度超前”,“多轮驱动,发挥政府和市场、中央和地方、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多方面作用”,“既要算经济账,又要算综合帐”。

  中共高层明知大基建拉动经济的作用已经有限,而且效益不佳,但面对当前的经济困局也无计可施,再次提出新一轮的大基建,同时罗列了一大堆可能的项目。

  报道称,“要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建设的重点”;“加强沿海和内河港口航道规划建设”;“发展分布式智能电网,建设一批新型绿色低碳能源基地,加快完善油气管网”;“推进重点水源、灌区、蓄滞洪区建设和现代化改造”;“加强信息、科技、物流等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建设新一代超算、云计算、人工智能平台、宽带基础网络等设施”;“布局建设一批支线机场、通用机场和货运机场”;以及“要加强国家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提升应对极端情况的能力”。

  还有更多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包括“建设便捷高效的城际铁路网,发展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加强城市防洪排涝、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建设”;“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共卫生应急设施建设”;“加强智能道路、智能电源、智能公交等智慧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的基础设施项目包括:“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农村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实施规模化供水工程”,“加强农村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

  这些项目虽多,但比较笼统,大概还在意向性阶段,具体落实需要各部委、省市立项、审批,最关键的是资金从何而来,又如何划分。

  二十大前中共内部角力的举措之一

  2021年底,中共承认“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并再次要求“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进入2022年,中共更是不断强调“稳”经济;然而,俄乌战争爆发,中共坚持“清零防疫”,导致了新的内外经济困境。4月18日,面对种种质疑,新华社不得不发文《当前中国经济十问》,试图推责、甩锅,但也曝光了更多真实的数据。

  二十大前,习近平连任和人事布局正遭遇新的危机,急需新的举措扭转局面,此次财经会议应该是习阵营拿出的方案之一,以期平息党内的质疑,在内斗中寻求优势地位。假如各级官员又看到了大捞特捞的机会,不少人将积极附和。

  大基建拉动经济是中共以往的一贯做法,并不新鲜,但已经失灵,而且产生了严重的后遗症,也是中共腐败的温床。中共十八大后,过去的10年里,中共内部人士也不断警告,不能再重复类似的低效率建设,财政政策上不搞“大水漫灌”,还推行“供给侧改革”。如今,中共高层不得已又释放出新一轮大基建的信号,有模仿拜登政府之嫌,但资金是个大问题。

  新华社的报道称,要“拓宽长期资金筹措渠道,加大财政投入,更好集中保障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并称,“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建立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机制,统筹协调各领域、各地区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强化用地、用海、用能等资源要素保障。”

  看起来,此次会议的大基建主题不仅仅是口号,很可能准备尽快推动,最好在二十大前能落实部分项目,以证明中共高层再次“力挽狂澜”。

  突出“党中央”领导经济工作

  报道还称,“会议指出,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财经委员会深入研究一批事关根本和长远的重大问题,发挥了战略引导作用。加强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要重视政治引领、纲举目张。”

  此类大基建项目的落实,应该还是由国务院承担,但“党中央”要“政治引领”。李克强、王沪宁、韩正也出席了此次会议,新华社仅少量报道了习近平的话,更多内容笼统地称“会议指出”、“会议强调”。中共高层内部是否取得一致,目前尚无法确定;若还未协调一致,新华社就急于释放信号,显示习阵营可能准备强力推动大基建,其它中共政治局常委、政治局委员即便有不同看法,恐怕也挡不住。

  这牵涉的主要不是经济问题,而是政治问题。后续是否可能有相关的重大人事任命,成为二十大人事安排的过渡形式,尚未可知。

  当前中国股市、汇市齐跌,按理应该至少是此次财经会议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新华社的报道仅在最后笼统提到,“要引导好市场预期,讲清楚政策导向和原则,稳定市场信心。”至于中共央行刚刚的降准,则干脆没有提及。这次财经会议的唯一核心议题是“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真正要突出的是“党中央”在领导经济工作。

  4月19日,习近平还主持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新华社的报道称,要“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清晰界定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理顺省以下政府间财政关系”;“促进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李克强、王沪宁、韩正也出席了这次会议。报道同样称,“要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李克强的态度不明朗

  上海封城导致一系列乱象后,李克强多次公开称“新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并点出了供应链和物流体系被人为切断,迫使经济停摆。4月11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关于切实做好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的通知》,要求“严禁擅自阻断或关闭高速公路、普通公路、航道船闸”,“严禁在高速公路主线和服务区设置防疫检查点”,“不得擅自关停高速公路服务区、港口码头、铁路车站和航空机场”。

  据称,国务院还曾发出通知,准备在部分城市进行防疫试点,但很快被删除。

  4月18日,刘鹤参加全国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电视电话会议,要求“脑中要有全局”,“不得以等待核酸结果为由限制通行”,“聚焦堵点卡点及时疏通,避免短期困难演变成长期趋势”,“不被眼下问题拖垮”。

  习近平的亲信刘鹤接手物流难题,李克强应该会乐于放手。4月20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的工作是春季农业生产、能源保供增供、稳就业稳物价,没再提物流。

  4月25日,李克强主持国务院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赵乐际、韩正参加。新华社报道称,“李克强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各级政府的基本职责,也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必然要求”;并强调“务实重干”,“大力纠治‘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肃整治作风漂浮、政策执行简单机械等突出问题。不能空喊口号、报喜不报忧,工作不能搞‘运动式’一刀切”。

  李克强似乎借题发挥,继续诟病“清零”防疫。从李克强的话中似乎没有看到大基建的信号,他还继续要求“把政府‘过紧日子’作为常态化纪律要求”。这和大基建的思路并不合拍,大基建意味着政府将再次大规模支出,而不是“过紧日子”。

  无论李克强的态度如何,在最后不到一年的任期内,“党中央”要推大基建,他或许也挡不住。李克强之外,是否还会有其它阻力,或者大基建是否和“内循环”一样变成“夹生饭”,甚至是否可能成为新一轮内斗争夺的焦点,还需要继续观察。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朝鲜士兵遭屠戮画面被公开!乌军直呼“不敢
2 中国的大萧条,就要来了
3 突然!一封“倒习书”疯传
4 美国股市传出大消息
5 史无前例,川普很可能又要创造新纪录
热门专题
1
叙利亚
6
万维专栏
11
中共两会
2
苗华被抓
7
美国大选
12
台湾大选
3
川普
8
以哈战争
13
李克强
4
俄乌战争
9
巴黎奥运
14
中国爆雷
5
中美冷战
10
三中全会
15
李尚福出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