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传中国发债救地方 港人恐成“填债人”

www.creaders.net | 2023-08-21 17:06:19  自由亚洲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中国连环爆出房产和地方政府债务危机,近日官媒《财新网》引述消息指,北京已经准备发债1.5万亿元人民币,助12个地方财政纾困。不过中外学者均分析认为,地方政府债务泥足深陷,发债金额只能解燃眉之急。更令人忧虑是香港随时成为“接火棒”主要目标,北京近来频加码向香港发国债产品,图转移港人储备为国家救亡。 

  官媒《财新网》18日一连数天以封面特辑报道“怎样消化地方债”,声称获多方官方消息指,北京已准备启动规模1.5万亿元(人民币,下同)的发债融资额度,让地方政府能在较低的利息、较宽鬆的条件下,消化地方原本债务。

  报道指,当局明确点出天津、贵州、云南、湖南、安徽、吉林、陝西和重庆等12个地方,成为今次中央重点扶助的“高风险”地区,并引述匿名知情人士指,各发行地点已完成审核,预计将一至两星期内提交“再融资债券”计划。而英媒《金融时报》和美国《彭博社》早前亦曾有相关报道,指中央政府正排查高风险的地方政府,计算纾困所需金额,以考虑允许省级政府通过发行专项债券,用于偿还地方政府融资平台(LGFV)和资产负债表外项目的债务,即中国所谓的“隐性”债务。

  发债只是杯水车薪

  到底1.5万亿人民币的融资,能否立即“皇天救驾”?根据国际货币基金(IMF)估算,今年中国地方政府累积的债务或高达66万亿元 ,中国金融学者司令向本台分析时形容,今次发债纾困只是“杯水车薪”。

  司令说:这反而让外界更加对中国政府现在调控地方债务风险的能力产生巨大的怀疑。因为地方政府对外界宣称中国政府现在仍然财力雄厚、购买中国国债仍然是安全等等,如果説真的有,为甚么是仅仅才拿出不到2兆亿元资金救市?很明显前后上逻辑上是矛盾的。

  他特别指出,地方政府于上世纪开始利用卖地来补贴被中央抽走的资金,但土地有限,地方政府于是发债。现在恆大、碧桂园等大型房企出现“暴雷”,与地方爆发债务危机“密不可分”,认为当局若无法提出有效振兴经济方法,只会令“雪球愈滚愈大”。

  司令说:这个问题在于一旦开始发债,就一发不可收拾。这个就像滚雪球一样,这个债务缺口会越来越大。那么地方政府只能依靠“借新债还旧债”的办法。就能看出,中国政府看来根本就没有任何诚意,从根本上扭转地方政府的债务危机。只是无限制地纵容地方政府发债而已,并没有“真金白银”放给地方政府。也就是説,并没有从中央资金当中转移给地方。

  香港成重点填债目标 强积金随时被迫投入国债

  发债必须要有买家,司令认为,中共这次发债对海内、外投资界不太吸引,外界会质疑中国能否兑现“还本付息”的承诺。而美国智库詹姆士敦基金会(The Jamestown Foundation)高级研究员林和立则预料,国企将“被迫”成为买家,而香港亦可能是中央“抽水填债”的重点目标。

  林和立说:发债是(中央)其中吸收外汇的渠道。香港政府虽然盈馀缩水得很快,但仍有若干资金池的规模可以应付北京要求……当然如果北京下死命令,一定要金管局或其他政府单位买大陆发的债券,或由香港抽取资金,当然港官都没可能反对。

  事实上,中国财政部今年向香港发国债规模倍增至300亿元人民币,获港府大力支持。中国证监会近日亦拟在港推国债期货,及相关A股指数期权。立法会亦于去年中修例,放宽强积金投资中国国债的比例去到30%。以目前强积金总资产逾1万亿港元计,即至少涉逾3300亿港元(约3000亿元人民币)。林和立认同,港人强积金亦有可能是中共的目标。

  林和立说:当然理论上,香港的私人(强积金)保险公司北京不可以施压。但在香港的保险公司,由大陆控制的保险公司比率很重,也不排除有一些大陆保险公司用来投资款项,用于投资国家项目,起码有这个可能性。

  美国《华尔街日报》近日分析认为,中国房债、地方政府身陷债务泥潭、私人投资疲软和出口低迷,中西关係恶化危及外国投资和贸易,中国40年繁荣“强国”已经结束。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