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少子化问题严重,自去年起中国人口就呈现负成长,是61年来首次,重男轻女的落后陋习也为中国带来性别比例失衡的问题。
曾任中国国家计生委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专家组长的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教授原新11日表示,中国长达约40年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性别失衡),造成一些人“被动单身”,有3000万以上的中国男性找不到本国老婆。
根据经济观察报报道,有中国媒体引用“中国统计年鉴(2022)”数据,截至2021年,中国15岁以上单身人口约有2.39亿人,引发关注。对此,原新日前出席百度财经“有识”专栏访谈时提到,中国法定结婚年龄是男性22岁、女性20岁,加上“单身”的定义有分歧,因此用15岁作为计算单身人口的标准并不正确,真正的单身人口肯定低于此数。
原新强调,以这种性别失衡背景形成的婚姻挤压、结婚人数减少、失婚和离婚率上升等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也在中国同时显现,必须积极主动因应这个性别失衡的社会。1982年中国第3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性别比达到108.5,高于107的正常值上限。此后中国出生性别比持续波动上升,2004年达到了最高值121.2,经过官方大力治理开始下降,2021年才降到108.3。
原新分析,以此计算,从1980年到2021年,中国一共出生7.99亿人,平均出生性别比是114.4。若依105的正常中间值推算,这42年间,中国的男性比女性多出生3400万至3500万人。这意味著,全国至少有3000万以上的男性如果想结婚,会找不到本国老婆。
原新指出,到了适婚年龄,性别失衡就会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婚姻的竞争性在增强,随之而来的如彩礼(聘金)的增加、选择性的增强、结婚成本的上升等。二是婚后家庭的稳定性会受到挑战,毕竟有3000多万的男性结不了婚,导致离婚率有可能上升。青壮年时期的男性有生理需求,有可能因此导致社会治安案件、甚至刑事案件,影响到社会稳定。
原新续指,等到步入老年,即没有后代,也没有老伴,增加了养老的複杂性和压力。出生人口性别比彻底恢复到正常区间的难度很大,性别失衡问题不会自然消失,是长周期现象,贯穿整个生命周期,大龄未婚男性需求短期内不会自动解决。因此,必须积极主动因应性别失衡社会,以国家统筹治理模式应对性别失衡问题。
原新针对“单身者消费力较强”的说法反驳,这并不准确。像是购屋或租屋,一个人不需要那麽大的房子,可能会往小型化发展,更不排除有一些人根本没有购屋的慾望,就像日本、韩国的一些单身者只想维持最低的生存需求,也不愿就业。如果大家都低慾望,更刺激不了消费。
中国人口“只剩3亿”?世卫前员工爆料灌水 | 最新数据:滑向深渊,中国这一危机加剧 |
中国200万过剩教师正另谋出路 | 拐点终于出现了… |
第7次人口普查:中国剩男危机越发严重 | 中国人口红利,最迟这一年彻底结束 |
中国的棘手问题:未富先衰 | 中国连续3年“生不如死” 政府:发钱!最多10万 |
人口减少,这些地区拉响警报 |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东方传来巨响 中国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好 |
2 | 政治局新规曝光 太上皇露“真容” |
3 | 有大人物去世?央视画面泄密四元老疑似出席 |
4 | 戒备森严 京城果然出事 有大人物去世? |
5 | 28岁中国空姐确诊艾滋病 医生发现她…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