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墙内自媒体君子天道文章:3月14号时,马斯克创立的私营企业Space X的星舰成功进入太空轨道,星舰高达120米,直径9米,重5000吨,最大载荷200吨,装备33台猛禽发动机,是人类历史上全面领先的最大火箭,星舰承载着飞向火星的宏愿。
与之相比,中国目前最大服役火箭是长征5B,直径5米,重837吨,最大载重25吨,高53.7米,这已经是航天第二强国的现役最强火箭,第三的俄罗斯火箭虽然高达64米,最大载重只有24吨,都与星舰有着鸿沟差距。
在马斯克的私人航天公司之前,美国航天事业近于没落,要依靠俄罗斯飞船往返空间站送人载货,如今又一下子把中俄远远甩在身面,美国航空用创新颠覆原来赛道,成功切换入高级赛道。为什么美国航空在穷途末路时能成功开辟颠覆式创新?
1、价值理念上的超前领先
马斯克成立私人公司竞逐航天事业,最终目的是奔向火星,为人类在地球之外留有生命火种,原来高昂成本的航天模式根本不能做到,成立之初就决定必须发展可回收火箭和飞船,又必须赚到钱奔向火星,竭尽全力降低火箭的各项成本。否则就是公司破产、梦想破灭,这是没有国家财政资金支持的Space X 必须奔向的终点。
与之相反,国家财政不计成本支持的航天事业旱涝保收,利益方并无改变既定路线的意愿,会一直坚守着老路前行,直到感知到出现生存危机。
2、短促、紧密的内部协作流程
美国航空航天局曾长期主导美国航天事业,有超过8万名外包人员,是局里总人数的80%,有着无比复杂、冗长的协作流程,成本极高、效率也低,官僚作风浓厚。俄罗斯和中国航天有几十万人,老年专家占据着领导岗位,青年科研人员少有发挥空间,被迫适应老式计划、保守的发展模式,有着沉重的历史和人员包袱,真正用于激励人才的资金有限。
Space X只有约10000名员工,都是马斯克精挑细选的青年才俊,采用互联网公司扁平化、快速迭代的管理模式,能实现火箭研发、生产快速迭代,既有奔向太空的宏图愿景,更用高薪激励员工,是一支年轻、快速、高效的特种部队,内部协作就能完成80-90%制造工作,只公司内部就几乎实现产业一体化,外包人员只占20%-30%。
3、 资源短缺激发创新
无论是美国、俄罗斯,甚至是中国航天,都受到国家财政的巨大支持,如美国之前计算成本的模式是加总各种成本,还为企业留出利润空间,垄断航天事业的企业在经营一项稳赚不赔的生意,总有国家财政负责兜底结账,生活在安逸之中,半个世纪的航天事业几乎没有大改变。
私营企业的Space X花自己的钱,用最简单方法解决问题,用最便宜材料,甚至独立完成火箭生产,努力把成本降到最低。火箭生产变成特斯拉工厂般的的流水线,研制不锈钢为主体外壳,彻底剥离航天事业神秘、高端的幻影。因为支持资源有限,才有动力压缩一切成本,才要从航天事业赚到利润,才有奔向火星的本钱。
据说一次火箭发射成本约1亿美元,可重复使用的Space X火箭发射成本仅2800万美元,因其低廉的价格和可靠的稳定性,成功接单很多国家的发射卫星任务,2022年发射重量占全球的40%。据说星舰能把发射成本降低到1000万美元,在价格上几乎完胜了。
4、总结
中国航天和美国航天的差距,绝非仅止于知识或技术上的差距,最根本的是价值理念上的差距,私人航天公司的Space X能开发出可回收火箭,又构建星链网络,这是中国航天所不能想到的事,内部扁平化的协作流程和短缺资源激发的迭代创新能力,则使Space X加速成长。
想象能力比知识、技术还重要,中国航天最缺乏的其实是想象力,正如网友所说从没敢想过能回收火箭,一抬头发现美国航天从马路换到高速公路上……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逼习退位 这三人接掌“党政军” |
2 | 董军突然消失 美情报证实重磅“谣言” |
3 | 美情报部门证实:何卫东被罢免 曝习新一轮 |
4 | 大逆转!韩国政坛一夜变天? |
5 | 巴菲特示警:经济衰退来袭前 散户快做5件事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一片萧条 房子连租都租不出去了 |
2 | 挡不住的大萧条来了 |
3 | 亮瞎眼,原来大家真的误会川普了 |
4 | 重大变革!川普刚刚签令 |
5 | 太子党密会 陈一新发文另有内幕 |
6 | 重病? 故意示弱? 习满头白发 网:重大政治 |
7 | 中共军方传出新消息 |
8 | 逼习退位 这三人接掌“党政军” |
9 | 不顾反对 万斯宣布… |
10 | 又一重击,习的军中支柱全倒下了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