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这不是我记忆中的中国

www.creaders.net | 2024-04-29 16:59:57  纽约时报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美国华裔作家任璧莲在《纽约时报》的专栏文章中,从人情世故的角度,回忆了多年来中国发生的变化。

  在1979 年,我母亲在南京的一家医院里拿出一块创可贴。护士们围着看,惊讶不已。

  她们说:”西方什么都有”。

  当时我们全家来中国探亲,我在上海的亲戚们同样对我们的一口好牙和丰满的体态惊叹不已,更不用说我们对美国洗碗机、冰箱和空调的描述了。伴随着这种随处可见的敬畏,我们也受到了贵宾待遇。

  主人拿出一瓶瓶昂贵的橙色苏打水,随意地与昂贵的温啤酒混合在一起。我们不能不喝,就像我们不能不接受政府指派的 “向导 “一样,他们的工作就是严格监控像我们这样的游客。

  不管是不是亲戚,我们都是外国人。

  1981 年,我回到山东矿业学院教英语,学生都是煤矿工程师,他们准备出国留学,以便带回更安全的采矿技术。我是他们的 “外国专家”。因此,我的公寓里不仅有坐式马桶,还有自来水,这是闻所未闻的奢侈品。

  我的管家会在屋顶的大水桶下生火,等火烧好了,就转动浴缸里的水龙头把手。

  下课后,我的学生们会把凳子搬到篮球场上,各自面向不同的方向,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他们热爱祖国,希望国家强大,对我这样的西方人心存感激。虽然我们是外国人,但我们帮了大忙。

  几十年后,中国蓬勃发展。多年来,我曾以教师、访问艺术家和游客的身份多次造访中国,上海酒店的工作人员总是双手、低头和微笑着,将信用卡还给我。

  但在中国经济越来越繁荣的时期,据说世界上四分之一的建筑塔吊都在上海,从原来的稻田里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让人们的态度发生了变化。我的信用卡开始被单手奉还,接待员几乎没有抬头。

  我的亲戚们也不再要求我给他们带美国货了。他们说:”中国什么都有。”

  正如许多人自豪地宣称的那样,20 世纪是美国的,21 世纪是中国的。

  今天,很少还能听到这种胜利者的口吻。相反,人们谈论的是对中国政府失去信心和信任。人们仍然为自己的城市感到自豪,因为上海现在拥有一流的国际化美食和一尘不染的街道。这里有大型的新体育中心,提供网球和桨板运动,还有粉色沙滩的人工海滩。

  城市也比过去绿化得多。玉兰树和樱花树随处可见,就连高速公路下的隔离带也进行了绿化。得益于无处不在的监控摄像头,上海的治安非常好。

  然而,在表面之下却潜藏着一种颓废感。在这座闻名遐迩的国际大都市里,与以前相比,外国人少得奇怪,许多人因为大流行期间的窒息政策、国际公司裁员或其他原因而离开。

  服装店空空荡荡,许多其他商店也已关门。南京西路商业区过去人山人海,现在却奇怪地人迹罕至。

  对2022年春天为阻止Covid-19病例的激增,在几乎没有时间做准备的情况下被封锁了两个月,上海人仍然而感到愤怒。由于生活必需品短缺,泰诺都是按粒出售。即使是封锁后的政策也是如此严厉,以至于居民走上街头抗议。

  但对许多人来说,从李克强总理 2014 年敦促年轻人自主创业开始,大流行的灾难只是政府一系列失误的开端。这一失误和其他失误,让一批又一批人失去了毕生积蓄,许多中国人现在将经济陷入停滞归咎于政府的无能和反复无常。

  正如一位上海朋友所说的那样,政府把中国转了一圈又一圈,直到像旋转的汽车一样,引擎停转,车轮锁死。

  结果是房地产价格急剧下降且跌势不减,以至于像我朋友的父母这样的老年人,无法卖掉公寓来支付护理或辅助生活费用。他们肯定不是唯一受到经济衰退影响的人。医生们发现自己受到了挤压,许多病人没钱做手术,而商人们则束手无策,不愿在如此不可预测的环境中进行投资。

  许多大学毕业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市场,基本上都辍学了,或者说是 “躺平 “了。似乎就连在校学生也未能幸免于这种普遍的绝望情绪。正如我采访过的一位老师所说,当社会生病时,孩子们就会付出代价。很多家长都知道自己的孩子因为抑郁而不得不辍学。

  当然,所有这一切,西方都是替罪羊。人们说,西方反对中国的崛起,中国最喜欢的另一个敌人日本也是替罪羊,日本在 20 世纪 30 年代的野蛮侵略和随后对中国的占领至今仍令人愤愤不平。

  无论是谁的责任,移民出去的人数都在上升。根据联合国的数据,在过去两年中,每年都有超过31万中国人离开中国,与之前到2019年的十年间平均每年约19.1万人相比,增长了62%。那些有能力出国的上海人喋喋不休地谈论着 “出走”,甚至是去像美国这样被官方唾弃的国家。

  这并不总是一个好的方案。我的一位朋友在波士顿读了六年研究生后,回到中国定居,她说自己怀念中国家庭生活的温暖。没有人会对在另一个国家立足的困难抱有幻想。在中国,人们都在谈论一个全新的移民阶层,这些女性放弃了高薪职业,陪着她们的孩子来到美国,让他们尽早融入美国社会,最好是在初中或高中阶段。

  至于她们牺牲能换来什么成果,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孩子们真的能成为西方人吗?他们会像几十年前的我一样成为外国人吗?

  中国的情况可能会发生变化。那些 “躺平 “的人并没有睡着。他们在观察,总有一天会站起来。

  但与此同时,上海的人们,用他们的话说,只是心累了。

   0


热门专题
1
川普
6
苗华被抓
11
中共两会
2
俄乌战争
7
美国大选
12
台湾大选
3
中美冷战
8
以哈战争
13
李克强
4
万维专栏
9
巴黎奥运
14
中国爆雷
5
叙利亚
10
三中全会
15
李尚福出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