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登顶之后又如何 中国打工人被迫继续"奋斗"

www.creaders.net | 2024-07-02 17:54:41  自由亚洲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子朝评论分析文章:中国前几年的一个常见迷思:“忍一忍”论——我们先把外国人卷死,就能“收割”别人过上好日子了。

  "奋斗100天"和"登顶"的宁德时代

  2024年6月,一则关于电池巨头宁德时代所谓“奋斗100天”号召的消息在简中互联网上广为传播,让无数人破了防。事情的起因是一张疑似宁德时代内部信的截图,内容是号召一定职级以上的员工,主要是各类技术岗位员工实行“896”工作制,每天8点钟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从6月12日起实行,为期100天。这吓死人的劳动强度吓坏了卷生卷死的中国人,“奋斗100天”词条阅读量在8小时内破亿,讨论量达到2.4万,打工人的愤怒溢出手机屏幕。墙外则有好事者将100天约算成4个月,补成一个“8964”来整活儿。宁德时代马上做出回应,称此事为“曲解造谣”。宁德时代的大老板曾毓群也在6月25日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回应媒体称,所谓“奋斗一百天”是要员工“练好基本功”,没有强迫大家的意思。这当然是把人们当小孩哄了,谁不知道在中国公司里,特别是这种大公司里面,“号召”“提倡”是什么意思啊。毕竟劳动法在“你法我笑”的中国,也算是最接近.txt(文本)而不是.exe(执行文件)的那部分了。更何况是宁德时代这种量级的行业巨头,打工人还不是任它拿捏。

  当然了,中国公司超时工作早就不是什么新闻,毕竟是人均每周工作48小时的劳工地狱,见怪不怪了。但这次让打工人破防的,除了被那条“外籍员工随意”刺激出的别样酸楚,更重要的是这样一个事实:宁德时代不是一家初创公司,不是一家面临困境的公司,不是一家“理应”苦一点卷一点的“行业挑战者”——虽然这个“理”其实也没有什么道理,我们后面会细说。它是真真正正的行业老大,全球电池行业的绝对领军者,被称为“宁王”。借着中国电动车行业畸形膨胀的东风,它从2016年开始经历了爆发式的增长。2023年,宁德时代在全球动力电池行业的市场份额高达40.9%,净利润400多亿,岂止是“遥遥领先”,可以说把对手甩到车尾灯都看不见。而且它也不像大部分只能“窝里横”的中国电动车企业,而是大举在海外市场攻城略地,在中国以外的市场占有率也接近30%。这么一家屌炸天的行业王者还要如此,何况大量挣扎在生存线上仅有微利甚至负利润的弟兄呢?——中国真的很多企业的毛利是负的,全靠那点政府补贴或者退税在维持。

  前两年中国一度觉得“风景这边独好”的时候,有一种所谓“入关”的理论特别火热。这种主张认为中国是类似于入关前的满清那样的新兴力量,将西方发达国家视作衰老腐朽的大明,主张中国要“入关”去抢夺“被不合理垄断的资源”,才能让中国人过上西方发达国家那样的好日子。很多人因为这种比喻将这种观点视为纳粹德国“生存空间”理论的翻版,或者直接将其当成昭和日本那种“很有精神”的东西,以为他们就是整天叫嚣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那些b站小屁孩的同类。但这其实只是“入关学”里比较激进且不占主流的一派,在其根据地知乎上甚至长期被嘲讽,我们姑且称之为“武入关”。实际上——我自己也算对“入关学”颇有观察经验了——赞同“入关”的人大部分依然是某种“日子人”,主张“文入关”——当然这些人也不是反战,类似武统台湾这样的关键战役还是躲不过的,只是要尽可能创造有利的局面。他们认为,中国的制造业已经如此之“强大”,人民却如此劳苦贫穷,都是因为中国在产业链上占据不了那些高利润环节。只要中国利用自己廉价的劳动力——特别是廉价的受过教育的劳动力即所谓“工程师红利”挤垮竞争对手,就可以掌握所谓的定价权,像他们臆想中的华尔街和硅谷一样“收割”全世界“了。所以现在的“卷”,现在的苦,都是为了将来的“登顶”,是该忍一忍的。但已然“登顶”的宁德时代却开始了最辛苦的“奋斗”,这当然让很多人受不了了——爬到“山顶”,最后就为了这?

  爬到山顶,并没有王座在等候

  单从公司角度看,宁德时代无疑是一家成功的企业。论市场份额,它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论营收和利润,它一年能赚四百多个亿。论股价,它一度是A股的“万亿宁王”,如今市值仍有8283亿元。论老板身价,曾毓群以1676亿人民币排在中国富豪榜第7位。但要论员工幸福感,它很难匹配上自身的实力。甚至还有奴工工厂的嫌疑——美国国会议员6月5日就有指控它与强迫劳动有联系,宁德时代还专门做出了态度强烈的回应以”驳斥“。但现实中,作为毫无疑义的行业霸主,宁德时代“明明日赚亿元,却依然疲于奔命”。2023年开始,曾毓群不断出现在与各路车企合作协议的签署现场,而且这些合作方规模有大有小,行业地位有高有低,主打一个不挑。曾毓群最近的多次讲话里,虽然继续强调自己“技术先进”“成本优势”,但也提出“电池成本已经大幅下降”,自己只是“服务车企的供应商”。其实宁德时代的姿态并不是一直都这样谦逊的,至少在2021年市值高峰的时候,许多新能源车厂甚至为了拿货要去它那里”蹲点“,甚至被迫现款提货。

  但动力电池的生产本身,并不算是一个技术门槛特别高的领域。宁德时代利用自己的先发优势和巨额投资,在三元锂电池上取得的成本优势虽然有一定护城河,但并不算很“宽”。许多竞争对手纷纷入局后,宁德时代的市场话语权开始不保。特别是自己造车,又是老牌电池生产商的比亚迪,虽然其拥有的磷酸铁锂电池是“落后一代的技术”,但捆绑上自家火爆的低价电动车倾销,市场份额也在扩大。最后的结果是,锂电池已经成了当今世界上最内卷的行业之一。2023年,锂电池由于产能过剩,价格大幅度下降,三元锂电池下降55%,磷酸铁锂电池下降63%。实际上,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电池装车量达到705.5吉瓦,而中国的电池产能就有1860吉瓦,足够给全世界的电动汽车换两遍电池。这结果就是全面的产能过剩、产线闲置和利润被挤压。实际上,新能源汽车这个被高强度补贴出来——特别是在中国——的行业,也只有特斯拉、比亚迪等极少数企业实现了盈利。这种局面导致车企成本压力向上游供应链进一步传到,倒逼电池企业搞所谓的“极致降本”。

  实际上从财务报表来看,宁德时代的销量还在增加,以至于能够覆盖价格下降的影响,通过强大的供应链管理也保住了毛利率,并坐拥强大的现金流。但这些亮眼数据的背后,也能看出其一直在大力压低各项费用,包括研发和人工费用。这倒是能够看出其作为市场老大还要大搞896疯狂压榨员工特别是研发人员的背后动机了。因为它的市场份额和行业地位根本就是“卷”出来的,这个“王座”其实根本就坐得不安稳。

  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

  这两年伴随着经济下行、地产泡沫破灭和失业潮汹涌而来的,是中国制造业出现的全面产能过剩。当然,在天降伟人及其幕僚以及网上那些所谓“基本盘”口中,这只是中国“竞争力”的体现。他们认为,所谓的“产能过剩”只是别人“竞争力不行”,“嫉妒”“我们”的说辞罢了。但这里就引出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中国人为什么消费不起自己生产的商品呢?我们即使不看那些月入一千以下的人比例有多少,月入三千的又有多少,青年失业率有多少之类的宏观数据,就只需要看看比亚迪、宁德时代自己的流水线上的工人,一年全部的收入大概只能买半辆按说已经“便宜到无法想象的”中国国产电动车,就能大概想到这一切的根源。中国的所谓“竞争力”,完全建立在对“人矿”的高强度榨取上。宁德时代作为行业老大却依然要疯狂内卷的事实,已经说明了这种“竞争力”是多么的脆弱,脆弱到对人矿稍微有所放松,优势可能就会不保。实际上,这些企业不仅仅是极力用各种手段压低员工工资——延长工作时间也算一种,而且也同样极力压低研发成本。这样就形成了对低价格的恶性循环式依赖。

  不仅仅是电动车和动力电池行业,事实上整个新能源领域作为被天降伟人重点选择的“突破口”,变成了疯狂内卷的重灾区。另一个夸张的过剩板块是太阳能,也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反弹。这里充分凸显了中国所谓产业政策造成的浪费。产业政策作为“东亚发展路线”的重要一环,其作用一直在经济学界饱受争议。有人认为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的引导,建立出口优势能够尽快实现“突破”,占据某个行业的优势地位,从而获取更高利润。但也有人,比如近年来常有尖锐言论的张维迎教授就认为,产业政策首先是高估了人类的理性预知能力,事实上真正的产业突破口是很难判断的。其次是低估了人的逐利和贪婪,倾向性的政府投资必然会带来相关领域的浪费。实际上,这两条在天降伟人的产业政策路线上全都应验了。这几年烧了几万亿炼芯片炼出一地鸡毛,但实际上当前真正的突破口AI革命的支撑点却是中国人之前没想到的高性能显卡——这玩意在认真严肃的天降伟人的专家看来,不就是用来打游戏的嘛,玩物丧志!而与此同时,被认定是“未来方向”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等板块,中国政府则投入了海量资金。据测算,相关领域的各种政府支持,包括免费土地、免费电力、无息贷款、税收优惠及现金补贴,甚至能占到生产成本的一半左右。

  这里不得不引出一个非常古老的问题,“中国人为什么勤劳但不富有”。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那会儿就有人在提了,当时就在质疑为什么中国经济只能依靠出口廉价商品。结果十几年过去,中国看似“崛起”了,这种依赖却愈演愈烈。我可以帮更年轻的朋友回忆一下那个时候大家讨论的情况,当时大家针对的主要是各种“国家命脉”,“国之重器”的国企央企坐拥巨额廉价资金和各种政策扶持,员工拿着数倍于社会平均水平的薪资,竞争力却极端低下的状况,呼吁更公平的市场准入,以带动更倾向于居民部门和私人投资的分配。天降伟人时代之初,许多人甚至一度看到了这种希望。当时各种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呼声不绝于耳。乘着互联网大发展的东风,各类民营巨头——虽然它们也和体制有着不同程度的紧密联系——一度也风头正劲。但天降伟人显然最终选择的是相反的方向,他不断地致力于提高他所谓的“掌控力”。一方面不断号召“房住不炒”,但操作是不断提高政府所掌握的土地价格,再加上将房子和各种公共福利捆绑的操作人为制造稀缺,事实上搞了一大波预征70年税收的骚操作。另一方面又用这些预征的税款投入他所认为“重要”的地方,比如大规模的低效基建,以及几个特定的“有价值”行业。与上一个时代完全靠垄断护城河活着的特权央企不同,这一波的王者们倒是在这种指导思路下拼命“卷”出来的,论竞争力确实是有的。但这种竞争本身就建立在扭曲的要素价格体系之下。更要命的是,这种竞争的主要目的是一种“一波流”式的“赢”,中国最有竞争力的要素,参与其中最多的“人”被视为生产要素而不是生产的目的。兜兜转转,中国人还是在贫困的深渊里打转。但和十几年前不同的是,现在已经没有更大的“世界”去给中国商品占领了。

  伴随着中国商品被全世界拒绝的,其实是这背后的一整套违反人性的生活方式。但最早的一批外资将先进的生产模式带进中国的时候,所有人并没有想到有一天它会变成现在的样子。

   0


热门专题
1
川普
6
苗华被抓
11
中共两会
2
俄乌战争
7
美国大选
12
台湾大选
3
中美冷战
8
以哈战争
13
李克强
4
万维专栏
9
巴黎奥运
14
中国爆雷
5
叙利亚
10
三中全会
15
李尚福出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