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中国最惨大学生,还没毕业,专业先没了

www.creaders.net | 2024-10-13 07:31:35  网易数读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当代大学生,恐惧的事只多不少:考试不过、实习被拒、工作难找……如果要评选出之最,那还得是人没毕业,在读的专业先没了,自己惨成“最后一届”。

前不久,不少高校都传来专业“下线”的消息。西北大学、兰州大学、四川大学等至少 20 余所高校扎堆宣布撤销专业,名单涉及财政学、汉语言、酒店管理等各类型专业 [1]。

今年三月,教育部公布 2023 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显示本科招生要撤销 1670 个专业,数量更是创历史之最 [2]。

高校为何大规模撤销专业?又是哪些专业在兴起,哪些专业被打入“冷宫”?

过去十年,越来越多专业在消失

一到高考志愿季,诸如“文科专业都是服务业,总结就是一个‘舔’字”“学新闻打断腿”,这样出格的言论总会一次次登上热搜。

甭管是高考毕业生,还是为孩子前途操碎心的家长,又或者毕业多年的职场打工人,总免不了听到哪个专业“钱景好”“铁饭碗”,哪个专业又成了“新天坑”。

这样的讨论折射在大学身上,恰巧是说明了专业的频繁调整,从来不是件稀罕的事情。

正所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每年高校都在一边裁撤已经略显过时,跟不上发展的专业;一边追潮流、赶时髦,新增当下风头最盛的专业,抢着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我们整理并统计了过去十年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2014-2023 年,全国高校本科新增专业累计多达 19994 个,撤销专业 5275 个。

其中高校本科新增专业数量相对平稳,每年在 2000 个上下浮动。但同时,撤销专业的数量自 2020 年来屡创新高。

如果细看这些变动的专业分属于什么学科大类,你会发现,新增与撤销最多的都是工学类专业。以 2019-2022 年为例,工学在四年内新增和裁撤的专业数量,占到了整体的 42.7% 和 31.5%。

大家能喊出名字的传统工学专业,像建筑学、交通运输、生物工程纷纷“下场”,取而代之的是名字里加上“智能”“智慧”后摇身一变的新工学专业,例如车辆工程专业虽然被撤销,却又新登场了个智能车辆工程专业 [3]。

由于工学在新增专业中的数量占比远高于撤销专业,所以整体来看,工学类专业的数量,在整个高校专业的占比还是得到了提升。呈现同样趋势的,还有经济学和教育学。

相比之下,农学、医学、历史学和哲学就佛系多了,无论是新增还是撤销,占比变化都不大。历史学、医学和哲学在 2019-2022 年的撤销数量,更是少到仅个位数。

之所以会有这种趋势,一方面因为工学类专业本身细分专业就更多,相较其他专业大类的可调整空间更大。根据 2024 年《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工学大类下有着 277 个专业,远多于其他学科 [4]。

另一方面,工学类专业在就业上的亮眼表现,也让其在专业调整中更受青睐。根据麦可思研究,2023 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前十的专业,均属于工学类 [5]。

数字经济受热捧,

管理类专业屡被撤销

虽然学科门类具有一定参考性,但在潮涨潮落间,真正决定每一个学生未来流向何方的,还是具体专业的新增和裁撤。

以 2023 年为例,新增数量最多的专业并非眼下最热,隔三岔五“一夜之间颠覆世界”的人工智能,而是数字经济,增设该专业的院校有 80 所,远超第二名智能建造专业的 46 所和人工智能专业的 38 所。

说到数字经济,你可能觉得它看不见又摸不着,但数字经济的发展,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纵横交织,小到外卖点餐、扫码付款,大到医疗、教育、交通未来的变革,所以才需要培养大量的相关人才。

那数字经济到底学什么呢?参考南京大学的培养方案,数字经济可谓是个大杂烩专业,学生既要学经济学,又要学数据科学、计算机科学 [6]。

同样具有融合性质的“智能建造”专业,在 2017 年同济大学首个获批新增后,也迎来一波招生热潮。虽然不少高校介绍它是交叉了信息学、建筑学等知识的新兴学科,但有很多学生吐槽:

就是“换汤不换药”的土木工程,明明是狗都不报的志愿,一改名叫智能建造,分数线哗啦一下上去了。

值得一提的是,新增数量靠前的专业中,还出现了运动训练和足球运动。难怪有人调侃,足球运动都正儿八经成了大学本科专业,国足啥时候能实现冲出亚洲的梦想?

至于撤销最多的专业,近十年来,主要是从属管理学门类下的公共事业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数量分别为 114 个和 112 个。

作为被吐槽已久的“万金油”专业,管理学看起来啥都会、啥都学,但每门知识学得比较浅,毕业后也难得对口:

学管理的前提,是有东西需要管理。但家里没矿,谁会要刚毕业的学生去管理呢。

并且在年轻人相继涌入宇宙尽头的今天,管理学专业的学生想考公考编,往往只能报通用型岗位,比起有对口岗位可选的法学、汉语言、新闻等专业,显得格外尴尬。

在未来,还会有越来越多专业面临同样的命运。根据教育部 2023 年发布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到 2025 年,优化调整高校 20% 左右的学科专业布点,并“对连续五年未招生的专业予以撤销处理” [7]。

换言之,学生、家长不爱选的专业,高校也渐渐招不到新生,被撤销是迟早的事情。

“短命”专业,惨遭抛弃

如果说,如今的学生对“天坑专业”一浪更比一浪高的吐槽,以及近乎狂热地追捧热门专业,是不想在四年后毕业即失业,悔恨人生赛道开错了头,一步错步步错。

那么,高校频繁地新增与撤销专业,也是生怕没能踩中时代的节拍,落后于社会的节奏。

纵观过去几年各大院校的本科专业起伏,我们会发现有不少“常客”调整得格外频繁。

2019-2022 年间,除去才经教育部批准成为本科院校的深圳技术大学、福建技术师范学院,要数塔里木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新增专业数量最多。

其中,作为“双一流”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年间共新增了 29 个专业,工学类专业更是占到 21 个,像人工智能、智能建造、数字经济等新兴热门专业,哈工大更是走在了风口的前列。

而在撤销专业最多的十所高校中,有三所都来自云南。其中,云南民族大学裁撤专业数量位居榜首,达到 24 个。另两所是云南师范大学和云南农业大学,分别撤销了 18 个和 17 个。

这些高校之所以会大量撤销专业,一方面是因为教育资源不足,又或者专业本就过于饱和,还有的是高校自身都还没准备好开设新专业,一时无法完成学科建设,匆匆“上马”热门专业,又不得不再狼狈地撤销。

正因如此,在频繁的专业变迁里,还有一些院校产生了昙花一现的“短命专业”。

我们统计了 2013-2022 年十年间各高校新增后又撤销的专业,发现最常见的“短命专业”前五名分别是社会工作、酒店管理、投资学、秘书学和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许多高校开设这些专业后,不到四年便撤销,像商洛大学和江西警察学院的社会工作专业都只开设了三年,第一批新生还没从入学到毕业,专业就先没了,时间跨度比某些大学生恋爱的花期还要短暂。

而这些专业之所以会成为“短命”专业,也因为高校没看清市场趋势,又或市场变化太快。可能几年前还热门的专业,等高校筹备完、获批资格,眨眼间就成了无人问津的冷门专业,招不到学生,权衡之下只好先裁撤掉。

也难怪有人形容选专业就像玄学,谁也不知道今天的“香饽饽”专业,四年之后会不会就成了万人唾弃的“天坑”呢?

   0


热门专题
1
川普
6
以哈战争
11
李克强
2
俄乌战争
7
巴黎奥运
12
中国爆雷
3
中美冷战
8
三中全会
13
李尚福出事
4
万维专栏
9
中共两会
14
秦刚失踪
5
美国大选
10
台湾大选
15
火箭军悬案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