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各国央行持有的美元储备比重在 2001 年达到73%的高峰,此后已降至 59% ,仍不足以削弱美元的地位,对于贸易、跨境投资和外汇交易,美元迄今仍是首选货币,即使中国与多国达成部分外贸以人民币结算,试图挑战美元霸主地位,人民币想取代美元还言之过早。
报道指出,即使各国央行持有的美元储备比例在 2001 年达到 73%的高峰,此后降至 59% ,目前美国在世界产出所占比重也进一步下降至 16%,但是,“王者美元”(king dollar)仍保住了宝座。
报道称,对于贸易、跨境投资和外汇交易,美元迄今仍是首选货币,它的吸引力为美国提供了看似源源不绝的信贷供应,并赋予美国透过制裁,削弱外国金融实体的权力。
报道提及,对于美元在贸易结算比重下滑与中国有关,北京试图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并摆脱美国对金融体系的控制,中国政府在过去十年一直试图用人民币开展更多外贸业务。例如,透过与贸易伙伴开设互换额度,以提供人民币信贷额度并推出跨境支付系统等方式,让其贸易伙伴使用人民币,目前中国大约25-30%的商品和服务贸易现在以本国货币结算。
不过,富裕国家大多是美国的盟友,很难转向人民币,如果完全排除它们,那么全球贸易就只剩下 25%,其中四分之三发生在中国以外的新兴市场之间,考虑到持有人民币的风险,将这些资金流转为人民币是一项艰钜的任务。
联准会研究人员在 2023 年也得出结论,美元主导地位在过去 20 年保持稳定。为何取代美元如此困难?原因之一是网络效应(network effects),亦即使用美元的人越多,使用美元的动机就越大。这在货币交易中很明显,美元的流动性意味著对于某些货币对来说,透过美元进行交易比非美货币更便宜直接。
值得一提的是,美元的竞争对手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他们根本无法提供数量庞大、安全且具有流动性的储存方式。中国的独裁制度和外汇管制,限制了可以从中国带出的资金数量,这让投资者感到不安。没有任何地方能够像美国一样将法治、高度流动的市场和开放的资本帐结合在一起,这意味著投资者知道他们可以轻松取出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