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中国经济面临一场“漫长的战斗”

www.creaders.net | 2024-12-16 21:40:46  FX168财经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12月16日,彭博社在一篇深度报道中分析指出,中国官方暗示将加大刺激力度以填补消费者需求缺口,但这并不意味着会立即推出“大手笔”刺激计划,或放弃其对制造业的重视。

  上周,高层官员表态支持过去十年来最强的促增长立场,暗示政府支出将加大,同时进一步下调利率。仅仅是第二次,消费提振被提升为优先事项,而周一发布的数据显示零售消费意外放缓,这更凸显了这一决策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经济学家和外国政府希望中国能够重新平衡出口与内需双轨制经济模式。出口激增使中国朝着创纪录贸易顺差迈进,而国内需求却低迷不振。但当前政策信号显示,中国采取的措施可能难以达到分析师认为必要的力度,以遏制通缩螺旋和拯救房地产市场。

  极低的债券收益率反映出政策制定者在恢复消费者信心方面面临的巨大挑战,而消费者信心是支出增长的基础。尽管官员们在周一承诺大幅增加对大宗消费品补贴计划的资金投入,但由于就业市场低迷,消费者仍在储蓄,而不是消费。

  摩根士丹利首席中国经济学家Robin Xing表示,中国面临一场“漫长的战斗”以重振经济,并预测2025年将成为“尝试的一年”。他在接受彭博电视采访时说:“他们会尝试很多措施,发现不够,然后继续尝试。或许到2026年,他们会找到正确的政策组合——一套以消费刺激为核心并辅以社会保障改革的政策方案。”

  制造业依然是核心

  尽管国内需求被提升至优先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将从根本上转向消费拉动的经济模式。中国推动高科技制造业的战略仍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发展的核心。通过刺激国内消费,可以在潜在的贸易战中保护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如果未来与川普政府的贸易摩擦导致中国失去国际市场,内需将成为重要的缓冲。

  中国的下一步刺激措施可能最快本周推出。随着美联储预计在周三降息,中国央行的宽松政策空间也将随之扩大。

  温和刺激路径

  中国的具体经济规划直到明年3月的年度全国人大会议才会公布,届时将确定年度增长目标和财政赤字规模。因此,在未来几个月内,政府支出的显著扩张可能不会出现。

  根据瑞银集团和法国巴黎银行的预测,整体财政刺激的增长——包括提高赤字水平和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可能相当于GDP的约2%。尽管这对一向谨慎的财政部来说是一个进步,但从全球角度来看,这一力度仍显温和。例如,美国在应对新冠疫情初期的一年内将预算赤字扩大了超过GDP的13%。

  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中国广义财政支出同比仅增长1.4%,远低于3月年度预算中计划的8%的增长目标。这种支出不足对经济的提振效果有限。

  货币政策方面,虽然明年预计的40到60个基点的降息幅度对中国央行而言是一个重要举措,但与美联储在新冠疫情期间的150个基点降息或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一年内将利率从4.5%降至接近零的力度相比,显得微不足道。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研究员刘磊建议,政府应设定2%的通胀目标,并承诺继续降息和增加支出,直到实现这一目标。他指出:“这样居民才会增加消费,因为他们会预期未来收入会增加。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缺乏这样的目标,因此类似‘以旧换新’的补贴计划只能产生暂时效果,因为居民透支了未来的消费能力。”

  目前,中国的通胀目标是议会设定的3%,这一目标更多被视为上限,而非政策追求的目标。过去两年内,消费者价格指数一直徘徊在接近零的水平。

中国经济面临一场“漫长的战斗”

南昌的一个住宅开发项目的建筑工地,摄于今年5月。 Qilai She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产业政策与全球竞争

  自疫情以来,中国在刺激政策上采取了更为保守的路径,领导层选择牺牲一些短期增长,以将经济从房地产领域转向新兴行业。然而,电动车和先进芯片等新兴领域尚未足够强大,无法弥补房地产市场萎缩带来的空缺。

  Gavekal Dragonomics副研究总监Christopher Beddor指出:“长期以来,政策制定者希望利用产业政策支持短期经济增长,但事实证明这并未奏效。因此,他们正重新转向传统的财政和货币工具。”

  尽管如此,政策制定者似乎并未完全放弃产业政策。上周召开的年度经济工作会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新生产力”列为仅次于“提振内需”的优先事项。

  花旗集团经济学家在报告中提到,会议强调“统筹供需”,意味着从以供给为中心的政策模式有所偏离,但还未完全转向以需求为中心的模式。

  在投资拉动方面,制造业投资仍然是增长的重要驱动力。过去一年,制造业投资的增长速度远快于基础设施,而房地产则持续低迷。

  Natixis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艾西亚·加西亚·赫雷罗(Alicia Garcia Herrero)表示:“他们会继续增加制造业产能。我不认为这一点会改变,因为制造业投资依然是中国增长的主要来源。消费不能在短期内独挑大梁。”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中南海怂了 赶在年底突然宣布…
2 中国曝光全球首架六代战机 马斯克这样评论
3 中国疯传一则消息!越来越多渠道证实
4 马斯克重大信号突袭
5 异常高调 胡春华或将接任这个要职
热门专题
1
川普
6
苗华被抓
11
中共两会
2
俄乌战争
7
美国大选
12
台湾大选
3
中美冷战
8
以哈战争
13
李克强
4
万维专栏
9
巴黎奥运
14
中国爆雷
5
叙利亚
10
三中全会
15
李尚福出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