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习近平暴露致命弱点 3条潜规则

www.creaders.net | 2025-10-03 22:41:03  斯托克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作者洪耀南:中共第二十届四中全会将于2025年10月20日召开。 官方预告聚焦于“十五五规划”与党的建设,但真正的焦点,恐怕落在高层权力运作的裂缝与人事真空的重组。 自二十大以来,中共军政高层人事动荡不安,腐败丑闻接连爆发,有人被清除、有职位悬缺、有高官“下落不明”,整个体系陷入“出缺与补位并行”的异常状态。 这不是单一事件,而是一场系统性的塌方。

高层塌方接连上演:补位速度看“嫡系指数”

近两年中共高层出现多起高官落马与神秘失联,尤其集中在外交与军事两大权力核心。 但更令人关注的,并非仅是这些人的下台,而是事后补位的拖延与处理的选择性逻辑。

从这张表中可见,补位速度与是否属于”习近平亲信圈”呈现明显反比。 秦刚、李尚福、何卫东皆被视为习家军成员,因此其职位处理被明显拖延,而非嫡系的刘建超,则几乎在传出消息未官宣二个月内就被替换,换上红二代、外交官二代、国安会亲信刘海星。 这套用人逻辑的选择性处理,已成为权力困局的根本体现。

军中高层双中断,军委权力体系近乎瘫痪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解放军的政治与军事中枢,出现了罕见的“双中断”现象:

苗华落马后,军中最关键的政治工作部主任职位长期悬缺,这不只是人事空位,更代表解放军失去了组织政治领导的中枢指挥。

何卫东神隐,自2025年3月起从公众视野中消失,至今未有正式通报。 军方对外仅以不知情应对,并将其所有官网资料清除。

在这样的权力真空中,唯一尚存的军委副主席张又侠,一人独撑全局。 这位出身陕西军工系统的红二代,是习近平最早倚重的军中盟友,如今成为军中唯一高阶稳定存在的将领。

但这种集中于一人的权力结构,看似稳定,实则危机四伏:一旦张又侠因健康、政治或信任问题出现变化,军委结构恐瞬间崩解,整个军事指挥体系将无人接续。 这正是“定于一尊”政治体制的致命弱点。

习近平希望把解放军变成其个人政治权力的基础

习近平的用人哲学:信任慢、清洗快、补位难

从上述人事异动观察,可归纳出习近平用人的三条潜规则:

任用窄化:人事集中于少数“可信之人”的小圈圈,人才池日益枯竭,导致任何高层出缺都难以即时补位;

忠诚是风险:亲信落马机率反而更高,所谓“忠诚优先”的用人标准,反成政权最不稳定的环节;

非嫡系即补位:一旦非习系官员出事,补位迅速完成,说明整体体制早已向个人评价导向倾斜。

这套系统导致的副作用是,中共官僚体系全面转向保身模式——唯有沉默与观望,才能不出错。 进取、创新、制度改革逐步消失于政治语境之中。 更严重的是,制度不再提供升迁路径,专业技术官僚被边缘化,形成只剩忠诚而无能力的治理困局。

四中全会:补位,还是盖棺?

本次四中全会的最大看点,将不是规划文件或改革方案,而是对过去两年高层人事崩塌的“定性”与“补位”是否能完成。

这场会议可能扮演三重角色:

对内止血:透过定案与补职,试图重新稳定高层权力秩序;

对外安抚:藉由高层重组展现政权未失控的表象;

对下震慑:利用秦刚、李尚福、何卫东、苗华等案例,强化“无人安全”的政治讯号。

但关键问题仍是:习近平是否还有“可用之人”? 如果政治任用仍局限于封闭圈层,而非放宽至制度化的人才范围,那么即使人事被补齐,治理能力也不会真正回稳。 四中全会若只是权力表演而非结构改革,那么这场补位大戏,顶多只是为体制断线贴上薄薄胶布。

结语:单一驾驶的体制,无法转弯也无法刹车

在这场不断有人“被消失”、制度却无法自我修复的政治危机中,中共政权已不再是钢铁般的极权机器,而更像一座空心的巨兽。

习近平不仅是这台权力列车的驾驶者,也是唯一的乘客。 他设计了列车轨道、选择了车上的人,甚至拔除了所有可以拉下刹车的人。 这班列车只能往前冲,却没有人知道——它还剩多少刹车距离。

   0


热门专题
1
美伊冲突
6
俄乌战争
11
大S
2
以伊战争
7
万维专栏
12
洛杉矶大火
3
四中全会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中美冷战
9
AI
14
苗华被抓
5
川普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