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芳:当中国只剩非常激进的贸易立场
在亚太经济合作会议(APEC)即将于韩国举行之际,美国总统川普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是否会在APEC上会面,受到全球的瞩目。然而,川普于本月10日在其社交媒体指出,中国在贸易问题上采取了非常激进强硬的立场,向世界发出了一封极具敌意的信(China has taken an extraordinarily aggressive position on Trade in sending an extremely hostile letter to the World)。为此,川普宣布自11月1日起,正式对中国的出口产品加征100%的关税。
美中的经贸政策看不出有达成协议的可能性 在川普宣布对中国再次大幅提高关税之前,中国交通运输部也为了美国政府针对中国籍、在中国制造的、或由中国企业经营的船征收港口服务费的做法提出反制措施,中国政府宣布自10月14日起将针对美国企业拥有或经营的船舶、美籍船只、悬挂美国旗、甚至是在美国建造的船,一律课征“特别港务费”。从美国与中国的做法来看,两国都不是往达成协议的方向前进。
在川普与习近平于上月底通话后,川普也对外表示TikTok的谈判进展顺利,但是,针对TikTok的议题,中国商务部贸易谈判代表李成钢虽表示以合作方式妥善解决TikTok问题,但是,李成钢也强调,“中国一贯反对将科技和经贸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绝不会以牺牲原则立场、企业利益和国际公平正义为代价,寻求达成任何协议。”从中国代表的谈话可以知道,美、中二国确实针对TikTok进行谈判,但是,要达成协议并不容易,也可能仅是双方可以继续谈判的理由罢了。事实上,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今年1月17日就已裁定,美国国会对TikTok“不卖就禁”的法律合宪。虽然川普延长禁令的实施期间,但是,对美、中而言,TikTok最差的情况就是被禁,因此,这也让双方都认为有谈判的空间,即使最后不会达成协议。
美国想要的 中国没有能力答应
平心而论,在川普的让美国的再次伟大(MAGA)的愿景中,川普关税的目的主要有三。第一,若外国企业不想支付关税,就到美国投资;第二,若各国希望降低对等关税,则必须扩大对美国采购。第三,各国应降低对美国进口的关税与非关税障碍。
第一,就赴美投资而言,以美国目前的科技出口管制措施以及美国对中资企业在美国市场可能影响经济安全的疑虑,即使中国政府愿意大幅提高赴美投资的金额,即使中国政府可以落实投资承诺,美国政府也不会接受,因此,这是美国与中国谈判跟世界各国最大的差异。
第二,扩大对美采购而言,由于中国尚未落实2020年美、中第一阶段的贸易协议,因此,中国要再次对美国承诺扩大进口的承诺是否可信,不无疑问,在此情况下,美中要就进口产品种类与金额达成协议,实不容易。此外,中国目前的内需经济数据均说明中国经济较2020年差,若中国在经济较好的情况下都无法落实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中国在此次谈判要以采购数量来说服美国政府的可能性更低。
第三,就降低关税与非关税障碍而言,这部分的谈判虽相对较前二项为容易,但是,在中国内需市场持续萎缩的情况下,即使中国对美国厂商降低市场准入障碍,则美国厂商可以得到的利益也非常有限。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9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增0.4%,1月至9月的CPI年增率为0.3%,9月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则是年减2.8%,连续36个月衰退,换言之,中国PPI已连续三年衰退,凸显其有效需求愈来愈不足。
最后,在TikTok以及关键矿物可以让中国与美国有谈判机会的情况下,中国又对关键矿物采取敌对的出口管制,进而使得美国政府再次对中国加征100%关税。虽然国际股市在短期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但是,中国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会持续下去,应是确定的。
※作者为淡江大学产业经济与经济学系合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