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美元首近期能否实现会面充满变数,中国国际关系学者吴心伯指出,北京和华盛顿的外交关系史上有过两次“大交易”(grand bargain),能否在如今的战略博弈情形下达成第三次“大交易”,将影响亚太安全格局。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上星期四(10月9日)举行公开讲座,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兼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以英语主讲“两种前景叙事:亚太地区安全格局演变”。
吴心伯研判,亚太地区未来的安全格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美关系。其中一种可能的情形是,中美走向严重冲突,区域内因而出现分裂对抗局面,“某种程度上重回我们所熟悉的冷战时代”。
关键问题是,如今深陷激烈地缘政治经济博弈的中美两国,能否达成第三次“大交易”?
吴心伯从历史谈起指出,上世纪70年代,时任美国总统尼克逊访华,美国由遏制中国转向对华接触,在台湾问题上采取“一个中国”政策,中国则与美国合作共同应对苏联的扩张战略,这是双方的第一次“大交易”。
第二次“大交易”发生在冷战结束后的上世纪90年代。美国继续对崛起中的中国采取接触政策,同时重申一中政策。此时的中国也加入美国主导的国际经济和安全体系,双方在朝鲜半岛核问题等地区热点议题上展开合作。
吴心伯认为,要想实现第三次“大交易”,意味著美国应停止以战略竞争的名义遏制和打压中国,再次确认过去所坚持的一中政策。
《华尔街日报》9月曾引述知情人士报道,在美国总统川普渴望与中国达成经贸协议之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寻求川普在台湾问题上让步,正式表明反对台独。
至于中国能在第三次“大交易”中提供什么,吴心伯研判,北京会在经济和安全两方面作出积极回应,包括增加对美商品采购、继续购买美国国债、恢复稀土出口、进一步向美企开放服务业,以及降低台海紧张情势等。
图为美国前总统尼克逊(Richard Nixon)1972年2月21日访问中国期间,与毛泽东握手。(美国联邦政府)
他说:“这与我们过去所见的情况颇为相似。唯一不同的是,中国这次能提供比以往更多的经济利益,因为中国的经济和金融实力已经显著提升。”
在回答现场提问时,吴心伯提到,中国的最大优势在于政策延续性,当局决定做的事通常都能实现,这正是美国的弱项;而中国的创造力、市场活力曾经不如美国,是一大战略弱点。但他认为这种情况已经发生变化,并以阿里巴巴、华为、深度求索(DeepSeek)等科技民企为例称,市场力量和民间社会正推动中国的创新发展。
他也说,美国的头号战略优势是华盛顿的全球盟友网络,以及遍布世界各地的美军基地,“尽管川普可能并不认为这是美国的资产,反而更像是一种负担”。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阳光禅意花园流水潺潺 温西现代雅居出售 |
2 | 已做好准备 现在中国敢全面对美翻桌原因 |
3 | 新消息源:传副国级高官证实习第三次中风住 |
4 | 习每周抓1个! 英媒爆习狠毒手段、他也自杀 |
5 | 曝川普这举动让北京起杀心! 他比中国更著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