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南博鳌论坛举行会议期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台湾副总统当选人萧万长,举行了举世瞩目的会晤。此次会晤对两岸关系的意义有多大,还有待双方在未来交往中用事实去证明。就我们所能够看到的可能前景而言,其象征意义和实质意义都是非常正面的。
在象征意义的层面,这次会晤打破了两岸政府自1949年以来“老死不相往来”的心理疙瘩。虽然如过去一样,萧万长此次还是以民间身份出席博鳌论坛,但从北京方面接待他的方式和规格中可以看出,其基本思路显然是把他作为台湾领导人予以尊重和重视的。而从台北方面的心理期待来看,萧万长前往海南的身份更是被赋予了“副总统”的背景。因此,与胡锦涛以中共总书记的身份会晤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相比,“胡萧会”象征意义的内涵更加丰富,它不只打破了两岸政府最高层从未接触的历史,更提高了开拓两岸关系的可能性。
“胡萧会”是两岸在政治定位上采取模糊态度的务实产物,对双方将来处理类似的交往具有示范和参考价值。我们从“胡萧会”的安排上可以看出,双方都展示了很大的灵活性,甚至还有一定程度的默契和心照不宣的成分。灵活性和默契当然来自于善意的出发点、务实的风格和明确的目标,而这些重要因素在民进党执政时期都是不存在的。设想一下,假若两岸没有起码的政治互信,没有基本的共识,对彼此没有任何好感,这样高层级的会晤是绝对不可想象的。
这就涉及到此次“胡萧会”的实质意义。在马英九和萧万长赢得台湾总统选举之后,我们就在社论中指出,由于新的执政当局将延续国共内战时期的国家定位框架,两岸关系将出现“本质性转折”,而“胡萧会”正是这转折的具体表现。胡萧二人之所以能够走到一起,固然是因为有博鳌论坛这个平台,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双方有会面的基础和意愿。
萧万长在前往海南时把“融冰”称作此行的目的,并且用“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搁置争议,追求双赢”这十六字作为基本的原则,其出发点、目标和态度都为“融冰”做好了准备。昨天,马、萧二人在台北共同接受港澳记者访问时对此次行程做了总结,不仅赞赏胡锦涛的务实和坦诚,而且还对会晤的气氛表示满意。
在当前两岸还未真正建立政治互信、双方心理感受依然敏感、对话渠道还未恢复正常的情况下,“胡萧会”为双方直接观察和了解对方提供了绝好的时机,也为各方作出判断和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因此,要看“胡萧会”有什么实质意义,绝不能只看双方在直航等具体问题上达成了什么共识,作出了什么承诺,而要看它是否能够为未来的可持续交往创造有利的气氛和条件。
台海政治僵局持续多年,“胡萧会”的成功给人以春暖花开的感觉。但是,由于两岸高层一直没有接触,分歧、猜疑和误解已经积累了几十年,不可能因为一次高层接触而变得容易化解。无论是北京还是台北,双方都必须认识到今天这样的良好气氛是多么来之不易,并且要好好总结一下“胡萧会”何以能够取得成功,各自还有哪些明显的不足需要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