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留学移民 > 正文  

你们重金留学,就为回国排队考乡镇公务员吗?

www.creaders.net | 2024-09-01 10:36:56  最华人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花了上百万出国读世界名校,

最好的出路依然是回老家考公务员?

前阵子,安徽省宿州市公务员局公布的《2024年度公务员拟录用人员公示》名单中,有位考生拥有博士学位,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拟录取灵璧县乡镇机关基层岗位。

这一名单在网络引发热议,网友们不理解,从顶尖名校留学归来的博士,为何会选择乡镇体制内工作?

留学生回国报考体制内,在过去两年并不少见。

有媒体曾报道,哈佛大学硕士毕业生入职杭州某街道办;

耶鲁大学毕业生成为郑州郊区公务员……

而在城市体制内单位名额有限的情况下,部分留学生将目光瞄准了乡镇老家。

#留学性价比下降# #海归薪资无明显优势#等词条接连登上微博热搜,豆瓣上,留学归来的年轻人也在“海归废物回收互助协会”小组里自嘲:

“父母花了几百万供我去留学,回国就业即刻失业。”

“QS前50毕业找不到工作,回老家考公考编还来得及么?”

留学镀金的时代俨然已成过去。海归学子们回国后接连遭遇了找不到工作、996、降薪裁员等职场危机后,为了求安稳,他们不再纠结沉没成本,也不迷恋大城市的霓虹灯,心甘情愿回老家考公考编,挣着与留学费用完全不匹配的工资。

01

“留学6年花400万,

归来事业编月薪4000”‍

(@杨柳,澳洲留学6年,考上老家事业编)

杨柳所在的河北省被称为“高考大省”,每年高考竞争激烈。好在杨柳无需卷入这场竞争,她家境优渥,自小被父母安排了一条中产家庭培育精英的常见道路:上国际高中、申国外名校、留学读商科。

她曾以为,这样的经历,会让自己未来轻而易举地找到一份光鲜体面的高薪工作,事业上达到至少不输于父母的成就。

杨柳在澳洲读完了本科和研究生,她所就读过的悉尼大学是留学花费较高的一所大学。她算了一笔账:预科阶段每年学费15万,本科每年25万,研究生阶段每年学费更高一些,再加上悉尼的房租、交通,以及旅行和购物费用,留学6年陆陆续续花了家里接近400万。

她本科读的是金融专业,因为喜欢美剧《新闻编辑室》,再加上传媒业是澳洲最发达的产业之一,读研时跨学科读了传媒专业。

2021年,杨柳硕士毕业正式回国,归来第一站选择了北京,当她摩拳擦掌想要大干一场时,现实却让她上了一课。海外名校的教育经历并未给她的履历带来多少增色,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往往她刚看到心仪的招聘岗位,就发现该岗位已经截止投递。过五关斩六将拿到的offer中,大多都来自中小型企业。

求职第三个月,她降低了期望,进入了一家互联网中厂,做科技向文案策划,由于刚毕业不久,到手的税后工资只有八千多,租房的钱还要父母资助。看到同公司研发部门的同事能拿三万,她一度有些不平衡。同样努力工作,为什么自己所在的岗位工资那么少?

不同于澳洲的松弛氛围,国内一线城市的加班文化也让杨柳感到崩溃,到了下班点,每位同事雷打不动地坐在工位上,很少人到点下班。即便疫情期间在家办公,杨柳每天依然有做不完的工作,开不完的部门会议,以及写千篇一律的PPT。

在这家公司上班的日子里,杨柳经常失眠,体检时查出了患有甲状腺结节二级,医生说这与她长期精神紧张、作息不规律有关。

体检结果出来后,她有了想辞职的念头。

父母对于杨柳辞职乐见其成,一直劝说她回老家考公或者考编。杨柳有些犹豫,考编竞争压力大,而在老家唐山,即使是体制内单位也挣不了多少钱,每月顶多四五千。

但如果继续留在北京,每天面临着巨大压力,同样晋升无望。老家至少不卷,如果真能考进体制内,在父母贴补的情况下,自己能活得轻松自在,于是她听了父母的话,准备回老家唐山备考。

经历过996的工作折磨后,杨柳对体制内的工作无比垂涎。留学生考公有优势也有劣势,外交部、商务部青睐英语流利的留学生,而部分涉及保密性质的岗位以及定向选调生不招收留学生(近年来部分省市选调生开始招收留学生)。考编的考试机会更多,没有考公竞争压力大,考虑到自己的兴趣和专业,最终决定报考教育类事业编。

备考期间,她搜集了本地教育编岗位信息,以及全网成功上岸的博主干货分享,制定好学习计划,每天早上七点起床,除了午休,几乎将全部的精力用在看书上,直到夜晚入睡。

她将500多页的教材翻来覆去地看了很多遍,每天重复着看书和刷题,网上找的题库被她认真刷了几遍,还买了不少模拟卷。

模拟卷成绩不理想时,杨柳就会感到焦虑,刚开始还会看短视频解压,后来为了提升效率,干脆把短视频软件全卸载了,想看短视频时打开网课视频,累了时和同样考编的海归网友相互吐槽,她也因此认识了不少和自己经历相似的留学生。

最终结果没有辜负她的努力。笔试成绩公布后,杨柳排在第二名,面试体检政审也较为顺利。为了准备面试,她把B站UP主们的面试技巧类视频全看了一遍,诸如面试时表现得开朗、声音响亮,答题时停几秒,先在脑子里画出大致的思路。

“很多朋友考了很久都没进面,我居然一年上岸了。”杨柳笑着说道。

和在北京的工资相比,如今进体制内的工作收入更低了,到手只有四千出头。

但她每天八点半上班,五点下班,双休,工作量也显著降低。此外,防暑降温补贴、采暖费、公积金等福利待遇样样不缺。

入职后杨柳还发现,在老家这样的小城市,同一批次进来的还有帝国理工学院的G5英硕,她并不感到意外,“现在海归没什么优势,尤其是商科、文科毕业生。”

每月四千多的工资,挣不回那些年留学花的钱,但杨柳称自己不后悔,过去留学的几年让她开阔了眼界,未来也能有稳定的去处,已经比多数同龄人都要幸运,“如果拼尽全力能求得稳定,或许是我们这代人最好的结局。”

02

“卖掉房子去留学,‍

如今入职乡镇体制内”‍‍‍‍‍‍‍‍‍‍‍

(@威森,工作后留学美国,现入职乡镇体制内)

在考体制内的留学生中,有杨柳这样早早就读国际学校的留学预备役,也有人进入职场好几年,遇到职业瓶颈期后,想到了出国留学。

威森本科毕业就进入国内一家4A广告公司做设计。工作第四年,因为连续熬夜加班,他的身体出现了健康隐患,手头又有个跟了很久的大项目被砍掉,失落的他萌生了留学的念头,卖掉了父母为他在成都购置的唯一房产,加上工作几年的存款,2018年去美国洛杉矶南加州大学攻读建筑学。

威森选择去洛杉矶留学,和他喜欢的电影《天使之城》有关,电影的故事背景发生在洛杉矶。而他的初恋也曾去过南加州大学读书。他觉得自己和这座城市以及这所学校有不解之缘。

在洛杉矶的那段日子,他常常看街头艺人唱歌,去海边看日落,还曾飞去纽约时代广场和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陌生人一起等待新年倒计时,那是一段和上班时的紧绷截然不同的状态。

2020年留学归来,威森打算进大厂或是设计院,重新开启自己的职业生涯,赚钱把当初卖房的费用还给父母。但他回国不久,房地产行业出现颓势,影响到了建筑行业,威森在求职过程中,不但要和国内的名校应届生竞争,还被HR嫌年龄不符合要求,出国前“一堆offer任自己挑选”的吃香情形,一去不复返。

威森是四川人,这几年成都发展得不错,他也想过回省会成都发展。正在他犹豫时,母亲查出了骨癌早期,需要有人贴身照顾,威森的下一站从成都变成老家绵阳。一退再退,让他的内心有些悔意。

当初为了留学而卖房并不划算,从前总想着出国可以开阔视野,但现在网络发达,信息壁垒被渐渐消除。退一步说,即使他想要出国看看世界,去旅游也能够满足需求。

回到绵阳老家,这里缺乏适合威森的就业机会,他的父母是体制内双职工,一家人不算富裕,却也生活无忧,如果能和父母一样,进入体制内,成了他留在绵阳的最好选择。

经历过裁员的动荡,找工作的艰辛,父母的召唤,让上岸这件事成了燃眉之急。他戒掉了多数社交和娱乐,每天只睡六个小时,剩下时间除了看书刷题,就是照顾母亲。

“考上编制就好了”,这个念头在他心中不断生根发芽,成为一种挥之不去的执念。

“考公考编就像围城,把自己和外面的世界隔绝了”,备考期间他觉得自己每天都活得很疲惫,年龄渐长,留给自己试错的机会不多了。

威森备考了两年,特意报考乡镇单位,乡镇考编竞争压力比市里小,备考第三年,他进入绵阳市下属某乡镇的事业单位,属于非盈利机构,月薪5000左右,过年过节单位有补助或礼品。

能进入现单位,也有运气的成分,原本威森的总成绩排名第四,而该岗位只招三个人,第三名放弃了,他才被补录进去。

如今威森每天要整理领导开会讲话的材料,再将其写成报告,同事之间相处表面融洽,人人笑脸相迎,但彼此都不交心。威森对这份工作的内容不感兴趣,也不算讨厌,只是偶尔觉得收入与过去的付出不成正比。

好在体制内工作较为清闲,威森可以同时做着副业,给朋友传媒公司写策划文案,打算攒钱趁房价低再买一套。

他常常想,当初要是不留学就好了,如果能重来,自己或许会在原行业深耕几年后开工作室,亦或站在风口上,全力投入视频领域……似乎哪条路都会比现在过得更好。

他怀念自己刚毕业那阵,负责的项目能落地执行时的喜悦。而在体制内单位,威森很久没听到来自上级的认可,如今的他对工作失去了热情,肉身上岸,内心却仍在苦海漂泊。

03

“G5毕业终成’海废‘,

只求35岁前能上岸”

(@卢骁,英国名校硕士毕业,考公多次落榜)

已经上岸的留学生,想起过去为看世界付出的高昂代价时,心里偶尔觉得不太平衡。那些还未上岸的留学生,依然在备考的疲惫循环中,甚至没有足够精力去思考这一切是否值得。

今年是卢骁考公的第三年,次次努力,次次落榜,这是他顺风顺水的前三十年人生里未曾预料到的。卢骁原本在南开大学读金融专业,毕业后进入本地投行做经纪人。投行的绩效压力很大,从小到大不曾受挫的卢骁,常常因业绩不达标被领导训斥。

趁休年假期去英国散心时,他想,如果自己深度从事金融行业,目前的知识储备和工作经验还不足够,需要进一步出国深造。

卢骁想通后决定辞职,申读了英国G5名校之一的伦敦大学学院,攻读金融硕士,在英国待了两年。

在英国那两年,想象中天之骄子的生活没有实现。他发现英国就业前景不及预期,加上卢骁性格内向,不善言辞,没什么朋友,有时候甚至遭受当地人歧视。网络上丰富多彩的留学生活与他无关,大多时间他都一个人待着。

2019年学成后,他不打算留在英国,而是前往上海工作,依然想进入金融市场里闯一闯。但过往引以为傲的履历,在上海这座城市似乎算不了什么,和他一起求职的面试者都是QS 50内的留学生以及复旦、上财的硕士。

过了阵子,他终于找到一家私募基金公司做债券销售交易员。随着疫情影响和金融行业的降薪潮来袭,在这家公司做了没多久,卢骁受到影响被“优化”了。

2021年,当卢骁回到天津,发现本地的工作数量也在锐减,无论是大型国企还是中小企业都在收缩规模,他Gap了一段时间,将手里为数不多的存款投进股市,赔了四十万。

父母劝他无果,忍无可忍地骂他“怎么变成今天这样”,还不如读普通双非本科的表弟,表弟学历不算亮眼,但如今考上了当地公务员,工作体面,也结了婚,有和睦的小家庭。

卢骁并不排斥考公,他想从事的金融行业普遍降薪,业绩压力越来越大,如果再让退休的父母拉下面子为自己找工作,他也说不出口。体制内工作至少不用考虑内部竞争、客户关系维护,大不了少说话多做事,没有KPI压力,父母说出去也有面子。

起初他打算考市内六区,国考和事业编考试他都会参与,由于疫情,考试时间有所推迟,让他备考的时间更充裕。

卢骁每天早晨8点起床,看会书后,九点听网课,课后再根据自己的薄弱项做调整。前期一个月重点学习基础知识,中期一个月刷题巩固知识,后期一个月进行模拟考试,严格控制答题时间和顺序。

他从小就擅长考试,认为考公和考编应该也不会难倒自己。但三次考试后,他的笔试成绩均不理想,连面试环节都未进入。卢骁将原因归结于考公考编过热,天津的体制内考试吸引了周遭考试大省的学霸们一起参与。

他挤出更多的时间备考,由于备考压力过大,卢骁一度患上轻度带状疱疹,内心始终处于紧绷的状态。他说,如果今年再考不上,身体都有些吃不消了。

他打算扩大报考范围,天津四郊的岗位也要试一试,甚至选择薪资待遇普通,招录比低一些的岗位。比如某博物馆的会计,博物馆平时几乎没什么游客,薪资只有2800,即使算上年终绩效和13薪,每个月到手也只有4000块出头,但它有编制,是份正式工作。

从前卢骁看不上这样的工作,但这次他还是报考了,甚至顺利进入到面试环节。那是他离获得编制最近的一次,却在面试阶段被刷了下来。

后来,他又将希望寄托于图书馆以及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的招聘上,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去考试,想抓住机会尽快上岸。

备考的这几年,卢骁变得愈加不自信,觉得自己是大家庭同代人中最没出息的一个。别人都已经上岸,自己没有社交,钱投进了股市,三十多岁还在啃老。‍

他有时会打开社交软件,看着那些和自己经历相似的海归,不少人年薪大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让他不得不怀疑自己的能力。在交友软件与女网友聊天时,他小心翼翼地介绍自己目前的状态:

三十多岁,没工作,备考中。

聊了几句话后,女孩们无一例外地不再回复。

卢骁目前最大的心愿是能在35岁前上岸。他奉劝还没回来的留学生,提前做好心理建设,多练练抗压能力,留学期间遇到的困难,和未来就业的压力没有可比性。

而那些计划去留学的年轻人,卢骁也劝他们谨慎再谨慎地审视这个决定。

他感叹,网上常常有人调侃“职业的尽头是编制”,身边人也都说考公考编是好出路,可这看似光明的前程就在前方,自己却怎么都寻不到入口。

● 为保护隐私,文中人名均为化名。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