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麦哥,我本科二本,家里东拼西凑了100万准备送我去英国读硕,但看到网上说水硕没价值,我现在很迷茫..."
1
这条消息让我想起11年刚入行时遇到的第一个学生小林。彼时的他也是一脸迷茫地坐在我对面,拿着一沓五颜六色的英国大学宣传册,问我:"麦哥,你说我该选哪个?"
13年过去,我见证了太多人在英国一年硕士项目上栽跟头。有人花60万读了个野鸡大学回来,找工作处处碰壁;也有人硬着头皮去了UCL,结果因为跟不上进度延期毕业,白白多花了20万。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大多数人都在用错误的方式"留学"。
记得去年我去伦敦参加一个高校招生官闭门会,其中一位LSE的老教授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中国学生最大的问题,是把一年硕士当成了买文凭的快餐,却忘了这其实是一场考验综合能力的马拉松。"
这几年我看过太多求职简历,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同样是英国硕士,有人能把这一年经历说得绘声绘色,让面试官眼前一亮;有人却只能干巴巴地写个"硕士学历"了事。区别在哪?
真相是,英国一年硕士的价值,从来不在那张毕业证书上,而在于你能否真正理解并驾驭这种"快节奏"教育模式。
如果你也在考虑去英国读硕,不妨约我聊聊。或者,先在评论区说说你对英国留学的顾虑,让我们一起分析分析。
2
昨天和几个老同行吃饭,聊到现在留学市场的乱象,不禁哑然失笑。
十多年前我刚入行时,给学生规划英国院校还讲究"因材施教"。现在呢?打开各大留学机构的主页,清一色的"冲名校""刷G5""卡30"标签。
作为一个从2011年就开始做留学咨询的老人,我必须说句大实话:这种"唯名校论"正在毁掉一批批留学生的未来。
前两天,一个已经在伦敦工作的老学生给我发来一段话:"麦哥,说实话,我现在特别感谢你当年劝我没去冲UCL。在我司,那些名校毕业的中国留学生反而很难留下来,因为他们总觉得自己是'大牌'毕业,对什么都挑三拣四。"
这让我想起去年在一个招聘会上,一位汇丰的HR私下跟我说的话:"现在的留学生简历我都看烦了,一水的G5院校,但一问实际项目经验,十个里能说出来的不超过两个。"
圈内人都知道一个潜规则:英国真正的好学校,从来不会过分强调自己的排名。反而是那些二三流院校,天天把QS排名挂在嘴边。为什么?因为他们深知中国学生和家长的心理。
来看组数据: 英国高校给中国留学生的一等荣誉学位比例,G5院校反而是最低的,不到7%。为什么?因为竞争太激烈了。你想啊,全世界最优秀的学生都挤在这几所学校,拿高分谈何容易?
但更扎心的是:很多人读完G5,不仅没拿到好成绩,连基本的学习体验都没有。前阵子我遇到个在IC读机械的学生,整个第一学期就看PPT,连实验室都没进过。
所以我现在见到新学生,第一个问题永远是:"你为什么要出国?"而不是"你想去哪所学校?"
如果你只是为了镀金,我劝你还是省省那几十万。与其去名校痛苦挣扎一年,不如选个适合自己的学校,好好提升实力。
留学最怕的就是人云亦云。你有没有发现,那些真正留在英国发展得不错的留学生,当初选校时往往不是冲着排名去的?
3
凌晨刚从伦敦回来,参加完一场英国高校的招生研讨会。看着手机里几百条留学咨询的私信,我决定说点实在的。
"麦哥,隔壁留学中介说现在英国名校认可双非本科了,我是不是也有机会?"
每次听到这种话,我都忍不住想叹气。在留学行业摸爬滚打13年,我越来越觉得,所谓的"名校机会",其实就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商业游戏。
给你讲个圈内的真实故事:去年有个顶尖名校的招生官私下跟我说,他们确实在扩大招生范围,但背后的逻辑你绝对想不到 - 因为优质生源越来越难找了。
"现在的中国申请者,背景和材料都太过相似。说实话,看到第50份'商科申请+银行实习+社团主席'的简历,我都快睡着了。"那位招生官无奈地说。
但更让我震惊的是他接下来的话:"我们宁愿招收一个有独特经历和真实思考的普通本科生,也不要再看那些'完美包装'的水货了。"
这些年,我看过太多出人意料的案例:
有个学生,本科是内蒙古的一个普通二本,但因为做过两年乡村教师,写了一份极其真诚的个人陈述,最后竟然收到了爱丁堡的offer。
反观那些看起来光鲜的"完美申请者",背后的故事往往令人心酸。前几天我遇到个清华毕业的学生,花了40万找"包装顾问",结果连KCL的面试都没过。
说个残酷的现实:现在英国名校的录取,真不是简单的"刷分数""堆背景"就能搞定的。那些整天嚷嚷"保offer"的中介,要么是不懂行,要么就是在忽悠人。
我手里有一组内部数据:过去三年,英国G5院校的中国学生面试通过率不到30%。为什么?因为面试官最害怕的就是那种"背景漂亮但没有真实思考"的申请者。
所以我现在对学生说的第一句话永远是:"别急着谈学校,先想想你为什么要去英国。"
你知道吗?真正的名校申请,考验的从来不是你的背景有多光鲜,而是你对自己的认知有多深刻。
4
昨晚收到个2018年去英国的老学生微信,现在已经在伦敦定居了。他说了句让我深思的话:
"麦哥,这几年看着一批又一批中国留学生来了又走,我终于明白当初你说的'留在英国不是靠运气'是什么意思了。"
作为一个看着几千名留学生赴英又回国的老人,我必须要说:留英从来就不是一场运气游戏,而是一场考验综合实力的马拉松。
记得去年在一个HR圈的饭局上,一位在伦敦工作15年的猎头说过:"中国留学生最大的问题,不是能力不够,而是不懂得如何把自己的能力转化为英国企业需要的价值。"
这话听着扎心,但说的是实情。
我手里有组数据:2023年英国硕士毕业的中国留学生中,只有7%拿到了工签。但有意思的是,这7%里面竟然有超过40%不是来自传统名校。
为什么?
给你讲个真实案例:我有个学生,在谢菲尔德读的普通硕士。但他从入学第一天就开始做一件事 - 帮导师做课题研究的数据分析。一年下来,不仅拿到了一等学位,还通过导师的推荐进了一家英国科技公司。
反观那些整天喊着"要留英"但最后灰溜溜回国的同学,他们的共同点是:总在等一个完美的机会,却不愿意从最基础的地方开始积累。
圈内有个不成文的规矩:真正想留在英国的人,必须在入学前就开始准备。但大多数人都是毕业前两个月才开始慌慌张张地投简历。
说个你们可能不知道的内幕:英国很多公司的校招,其实在你入学的那个9月就已经开始了。等你开始投简历的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过去这些年,我发现那些成功留英的学生,都有三个共同特征:
第一,他们都特别清楚自己的"差异化价值"。不是简单的"中英文双语",而是真正能解决英国企业痛点的能力。
第二,他们很早就开始构建自己的职业社交圈。不是泛泛的认识几个人,而是深度参与到行业社群中。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他们都有极强的抗压能力。要知道,在异国他乡重新开始,光有能力是不够的。
评论区说说你的留英计划?让我看看你是否具备这些特质。
记住,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如果你现在就在英国读书,别再刷抖音了,去想想怎么让自己变得不可替代。
5
手机又响起一条留学生的求助信息:"麦哥,我好迷茫。UCL读了一学期,感觉不是我想要的。但家里砸了60万,现在退也不是留也不是..."
这样的消息,13年来我不知道收到过多少条。每次看到,都让我想起2011年刚入行时的一个场景。
那时候面试一个准备去英国的学生,我问她:"为什么选择UCL的这个专业?"
她说:"因为QS排名高啊。"
我继续问:"那你了解这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吗?"
她愣住了:"课程设置?不是听说UCL随便什么专业回国都好找工作吗?"
这种对话现在想起来依然让我心惊。你知道吗?在留学行业,我们有个不成文的说法:"镀金镀到最后,往往镀掉的是自己的未来。"
给你分享个圈内鲜为人知的数据:在英国读硕的中国学生中,有超过65%的人在毕业后对自己的专业选择表示后悔。这个数字吓人吧?但更吓人的是,这些人里面有相当一部分是名校毕业。
前阵子参加一个英国高校的招生会,一位华威大学的老教授私下告诉我:"现在的中国学生太过功利。他们为了名校宁愿读自己完全不感兴趣的专业,结果到最后既没学到真本事,又浪费了大好时光。"
我深有感触。这些年带过太多学生,最心疼的就是那些被"名校梦"蒙蔽了双眼的孩子。
记得去年有个在IC读人工智能的学生,期末挂了三门课。见面时他哭着说:"麦哥,我本科学的是市场营销,根本跟不上课程进度。当初要是听你的就好了..."
说个残酷的现实:在英国,选错专业的代价远比选错学校要大得多。一个不适合的专业,可能会让你的一年硕士变成一场昂贵的噩梦。
最讽刺的是,那些整天嚷嚷"只要是名校什么专业都行"的中介,从来不会告诉你:英国就业市场最看重的,恰恰是你对所学专业的专注度和热情。
现在的留学市场,已经变成了一个"名校焦虑"制造机。大家都在盲目追逐排名,却忘了问自己最关键的问题:这真的是我想要的吗?
我特别想听听你们的想法:如果重新选择,你会更看重学校的排名,还是专业的匹配度?
说实话,这可能是我近期写过最扎心的一篇文章。但有些话,总要有人说出来。
6
"麦哥,现在留学中介都说英国文凭好就业,年薪百万很轻松,真的假的?"
每次听到这种话,我都忍不住苦笑。作为一个看着上万名留学生来来往往的老人,我必须说:英国留学最值钱的,从来都不是那张文凭。
去年冬天,一个在伦敦金融城工作的老学生请我喝咖啡。他说了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
"现在回想,当初在英国那一年最有价值的,不是课堂学到的知识,而是整个人的思维方式都被重塑了。"
这让我想起上周和一位LSE的招生官聊天。他说:"其实我们最看重的,从来不是申请者的背景有多光鲜,而是他能否真正理解并适应英国的教育理念。"
给你们爆个圈内少有人知道的料:在英国一年硕士项目里,真正的淘汰点从来不是考试,而是那些看似简单的seminar(研讨课)。
为什么?因为这恰恰是检验你独立思考能力的地方。
我手里有组数据:2023年英国硕士项目的中国留学生中,seminar参与度低于30%的学生,最后拿到merit以上成绩的比例不到15%。这个数据说明什么?
说明那些整天只顾刷分、不参与课堂讨论的学习方式,在英国根本行不通。
记得有个在曼大读市场营销的学生,第一学期成绩惨不忍睹。寒假见面时他说:"麦哥,我现在才明白,英国教育最难的不是语言,而是思维方式的转变。"
这句话说到点子上了。
圈内有个不成文的共识:真正读明白了的留学生,往往不会过分强调自己的学校有多好。因为他们知道,文凭只是一个敲门砖,真正的价值在于那些看不见的改变。
最近我注意到个有趣的现象:那些在英国发展得最好的留学生,往往不是成绩最好的,而是最能融入当地思维方式的。
比如我有个学生,本科成绩一般,去了谢菲尔德读传媒。但他特别善于和当地同学交流,经常参与课外项目。结果毕业后直接被BBC录用了。
明白我要说什么了吗?
英国留学最大的价值,不是镀金,而是"去金"——把自己身上那些浮躁的、功利的东西慢慢洗掉,找到真正的自我。
评论区说说你对英国留学的理解?是为了那张文凭,还是为了别的什么?
记住,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最稀缺的,永远都是真实的成长。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突发:国防部证实苗华被查,前主任畏罪自杀 |
2 | 习特别恼火 他也出事了 比国防部长严重得 |
3 | “谣言”成真!习重要亲信出事 |
4 | 习近平“公开羞辱”苗华 一定是非常愤怒 |
5 | 乌克兰美女议员连抛3大爆炸性消息 绝望地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
1 |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攻陷白宫.拿 | 木秀于林 |
2 | 伟大领袖毛主席来万维作报告 | 阿妞不牛 |
3 | 川黑何去何从 | 施化 |
4 | 史海钩沉:为何习近平对俄罗斯 | 爪四哥 |
5 | 你做初一我做十五 | 右撇子 |
6 | 川普“关税”大棒的威力几何? | 沽渎 |
7 | 将核武归还乌克兰,会天下大乱 | 沽渎 |
8 | 2020大选舞弊,查还是不查? | 施化 |
9 | 赵晓:第三只眼睛看俄乌战争— | 万维网友来 |
10 | 中美科技差距的实质 (转贴) | jinc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