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提到高三的学子们,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为了考上理想的大学,每个人都在拼命努力。
一直以来,国人都把高考看得极重,因为这可能是普通人改变命运的最直接机会。
可残酷的是,努力并不是唯一的通行证,天赋往往像一把看不见的尺子,把同样刻苦的学生分成截然不同的结果。
2004年的山东烟台,有个名字曾经点燃无数人心中的惊叹,他就是考生王端鹏。
那一年,王端鹏以749分的成绩问鼎高考理科状元,距离满分只差一分,被媒体称作学神。
可让人想不到的是,等待王端鹏的不是掌声和称赞,而是难听的冷嘲热讽,原因是,他的长相不符合大众审美。
如果,距离那场高考,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王端鹏又过着怎样的人生呢。
长相普通的王端鹏,出生在一个书香家庭,他的父亲在高中教书,母亲在大学任职。
从小,书籍和思辨就是王端鹏生活的背景音。
不同于普通孩子的顽皮,他更喜欢待在书桌前琢磨数学题,或者翻阅厚重的百科全书。
中考时,他以优秀的成绩,成功考进了烟台二中实验班,这个学校在山东被誉为“状元摇篮”,竞争程度堪比赛场。
而山东历来是高考最卷的省份之一,数十万人厮杀,只为了那有限得名额。
可在这种环境里,聪慧的王端鹏依旧过得如鱼得水,其实,早在进入高中之前,他几乎已经自学了大部分课程内容。
但比成绩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性格。
王端鹏从不炫耀、不傲慢,日常里,经常帮同学解题。
高二那年,他还拿到全国数学奥赛一等奖,一个顶尖学生,按理说会显得孤僻或自负,但他身上却有种出奇的谦逊。
高考时,王端鹏最终以729分的好成绩,加上竞赛奖励的20分,总分749分,成为山东状元。
要知道,那一年山东高考竞争激烈,能考到700分已经凤毛麟角,而他硬是把分数拉到几乎“无解”的高度。
成绩一出,媒体争相报道。
一个几乎完美的分数,加上学神和状元等标签,本应该让人羡慕和称赞,可很快舆论的方向就开始急转直下。
原来,王端鹏的照片一经曝光后,网上开始有人对他的外貌进行评头论足。
有人冷笑说:“这长相,一看就是书呆子”,也有人刻薄地写道:“长这么丑,还能当状元”。
原本属于学术与智慧的荣耀,被无端转化为外貌的攻击,而在那个网络刚刚兴起的年代,键盘侠们的恶意已经初露端倪。
王端鹏仿佛成了供人取乐的“活靶子”,嘲笑声、讥讽声淹没了原本属于他的掌声。
但他的反应令人意外,他没有愤怒反击,也没有发表长篇大论为自己辩护,而是淡然一笑,继续埋头做自己的事。
他的心态远比同龄人成熟,外界的声音再喧嚣,也不能改变自己的人生走向。
同年9月,他进入清华大学化学系,继续走在科研的道路上。
本科毕业后,王端鹏拿到斯坦福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这本该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但网络上却再次掀起质疑。
有些人酸溜溜地说:“果然,去了美国就不会回来了。”甚至还有人给他贴上了“忘本”的标签。
可现实再一次打脸了这些声音。
在斯坦福的几年,王端鹏潜心研究,在化学和材料领域发表了多篇重量级论文。
多家美国企业给他开出高额年薪,甚至承诺帮他申请绿卡,他若是留下来,未来的生活会非常舒适。
可王端鹏拒绝了,他的理由只有轻描淡写一句话:“美国饭菜不合我的胃口。”
看似一句玩笑,却道出他的选择,家国情怀远比个人安逸更重要。
最终,他带着行囊回到祖国,进入中国科学院,成为一名科研工作者。
那些曾经断言他会“留在美国”的人,只能无声收场。
如今的王端鹏,依然保持低调。
他几乎不公开露面,而是默默扎根科研,外界再看他时,已经不再纠结于外貌,而是看到他身上的智慧与贡献。
回头看,这场关于“状元长相”的舆论风波,其实是社会的一面镜子。
为什么一个几乎满分的成绩,会因为一张照片被掩盖?为什么人们宁愿花时间去嘲笑别人的外貌,而不是去思考教育和天赋的差距?
所以说,真正的丑陋,不在于脸上的模样,而在于键盘后的狭隘。
一个人再好看的皮囊,也填不满空洞的灵魂;而真正的才华与担当,却能让人终生受益。
王端鹏的人生经历,也让我们看到一些问题。
第一:社会需要重新校准价值观。
外貌只是基因的偶然,智慧和努力才是改变命运的必然。
一个动辄把“颜值”挂在嘴边的社会,往往忽视了真正值得尊敬的品质。
第二:年轻人要学会屏蔽噪音。
无论是高考、留学还是就业,外界永远有声音,有人喝彩,有人泼冷水。
真正重要的是,你能不能稳住心态,坚定自己的路。
第三:国家需要更多这样的青年。
科研之路孤独又枯燥,但正是这一群人,撑起了未来的创新与突破。
王端鹏选择回国,就是最好的注脚。
第四,网络环境值得警醒。
互联网赋予了每个人表达的权利,但当表达变成无底线的攻击时,受害的不只是个体,更是社会的理性。
从749分的学神,到网络上的“丑状元”,再到清华、斯坦福的科研人才,王端鹏用自己的经历诠释了什么叫真正的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那些曾经的恶意,如今都已消散,留下的是一个青年学子脚踏实地的努力,以及他对祖国最真挚的选择。
或许,这才是真正值得热议的地方,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外貌,而在于能为世界带来什么。
王端鹏早已用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未来的中国,也需要更多这样的人。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直击:1800万人的深圳失控 习近平梦碎了… |
2 | 川普发文:这是最后一次警告,不会再有下一 |
3 | 习近平也要听这个女人的话,她是如何发家的 |
4 | 确认了!习近平将应邀发表讲话 |
5 | 这就是川普粗暴外交的代价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1 | 93阅兵 习张只能在细节上暗中 | 胡亥 |
2 | 习主席万寿无疆! | 解滨 |
3 | 纪念的号角吹响了,但我们该听 | 万维网友来 |
4 | 阅兵就阅兵吧,怎好意思说是纪 | 高伐林 |
5 | 川普的大限与美国的前途 | 芦笛 |
6 | 总书记可能有恙 | 山货郎 |
7 | 本正信佛子大天神临别忏悔:中 | renweida |
8 | 十年内退休:N米美刀如何投资 | 随意生活 |
9 | 袁藤飞是一个伟大的人 | hare |
10 | 忆四个国军遣孤 | 体育老师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