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美国看台 > 正文  

(图文)不论谁主白宫,五大悬念有待解决

www.creaders.net | 2008-11-04 11:48:11  文汇报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踏入21世纪,E世代年轻人的政治参与度再次增加,他们会否从此成为政治主导者?

今届美国总统大选在多个范畴上缔造历史,例如首位获大党提名的黑人候选人奥巴马、互联网首次全方位应用于选举宣传等。到底这次大选为美国带来的转变会有多深远、多持久?无论最终谁入主白宫,至少仍有以下5大悬念有待破解。

踏入21世纪,E世代年轻人的政治参与度再次增加,他们会否从此成为政治主导者?

「里根革命」完结?

1981年,里根上台,主张以低税率刺激增长,终结了从大萧条起主宰美国执政理念近半个世纪的罗斯福「新政」,被称为「里根革命」。自此,美国历届政府基本上接纳以税率来重新分配收入的理念已经过时,因为会窒碍增长。

但低税小政府理念在今届大选中受到衝击。麦凯恩拼命将奥巴马描绘成「传播财富」的左翼自由派,但却很少宣传自己的减税计划,显然不愿抵触普遍关注医保、退休金等个人经济安全问题的美国民意;奥巴马虽然强调支持经济增长,但更强调要向年薪高于25万美元的国民加税,缩小贫富差距。鑑于「新政」和「里根革命」是在两个失败总统胡佛和卡特下台后诞生,在经济危机笼罩下,民意低企的布什政府会否催生出下一个政策变革?

种族问题可望解决?

自首任总统华盛顿以来,总统成为美国象徵,这亦是成千上万非裔美国人出席奥巴马提名演说大会的原因。如果白人为主的美国选出黑人总统,对于这个患有种族歧视社会顽疾的国家,就是一种巨变;若奥巴马败选,又被归咎于白人拒绝支持黑人,黑人的失望会化作种族关系紧张的导火线。无论奥巴马赢输,这场选举对美国种族关系的影响将会继续发酵。
 
年轻人主导政治?

1960年代,婴儿潮一代将美国政治推向左倾;进入1980年代后,政治冷漠感成了美国年轻人主流;不过踏入21世纪,E世代年轻人的政治参与度再次增加。30岁以下选民在2004年大选中的投票率较2000年增加9个百分点,至49%。今届的青年投票率会否更上一层楼?他们对于谁入主白宫是否起决定性作用?仍有待观察。

外交关系会否改善?

以往,国外民意对美国政治的影响力从来不大,例如不受国外欢迎的总统里根,却出奇地受美国人欢迎。但这一次布什的穷兵黩武,令国民意识到国际形象的重要,奥巴马的柏林演讲旨在展现他改善美国与盟友关系的意愿。不过由于目前经济是主要议题,外交退到幕后,不论谁上台,都未可肯定新政府能否满足盟友的期望。

保守派改变价值观?

强大的国防、低税率及保守社会观念是共和党三大核心理念,但一场金融海啸,加上伊拉克战争泥潭,令共和党核心理念受到衝击。许多中产共和党人开始质疑党的经济政策,温和派的麦凯恩渐渐受到核心保守派选民认同。共和党会否为了夺回国会控制权而缓和、甚至改变这三大理念,两年后的国会选举可见一些端倪。(波士顿环球报)
 

   0


热门专题
1
中美冷战
6
AI
11
苗华被抓
2
川普
7
中共两会
12
美国大选
3
俄乌战争
8
大S
13
以哈战争
4
万维专栏
9
洛杉矶大火
14
巴黎奥运
5
何卫东
10
叙利亚
15
三中全会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