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美国看台 > 正文  

硅谷依然无可替代 靠的是什么?

www.creaders.net | 2008-11-30 12:10:49  邱鸿安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世上有不少地方都想成为新硅谷─波士顿、西雅图、奥斯汀、北卡州的「科研三角」、中国的苏州以及印度的班加罗尔;但是硅谷依然无可替代,依然是科技之都。那么,硅谷靠的是什么?是什么特点使硅谷成为硅谷?

关于硅谷的创立,其中的一种说法,是创于1957年─八名年轻工程师在这一年设立早期的芯片公司「快捷半导体」。1960年代和1970年代的硅谷,半导体公司到处都是,在半导体之前,硅谷到处仍是果园。之后,是计算机软硬件的公司,接著是网络公司,然后是新形式的网络信息,例如社交网站Facebook和播放短片的YouTube。硅谷最新的发展是绿色科技:太阳能电池和金属板、以及插电式的油电车。从这种发展过程可以看出,科技是硅谷的核心,而持续创新则是它的成功之道。

「创新」虽是众所周知的说法,但实行起来却很困难,否则其它地方早就可以追上硅谷。那么,在持续创新的精神下,硅谷会有些什么胜过其它地方的特点?

其中一个别处所无的特点是对创业主意的重视,而对创业主意的重视,则可见于硅谷愿意就创业主意进行投资,把风险和成本的考虑,视为次要因素。这种敢于冒险投资、不怕失败的精神,就是硅谷特有的文化。

社交网站Facebook的创办人马克·查克柏格 (Mark Zuckerberg)是哈佛的辍学生,他在想出社交网站的主意后,就像其它梦想创业的东岸人一样,没有留在希望成为新硅谷的波士顿发展,却西来硅谷找机会;果然,他在这里找到风险投资家彼德·菲尔 (Peter Thiel),菲尔投资50万元给他,因此Facebook.com就在2004年成立。2007年10月,微软出资2亿4000万元购买Facebook的1.6%股权,这表示Facebook的市值已增至150亿元。

对于硅谷特有的冒险创新精神,Google执行长施密特(Eric Schmidt)说得最彻底。去年是硅谷创谷50年,硅谷各大企业的主管纷纷对矽谷的未来发表意见,施密特的说法是:「如果你相信自己的创业主意,那么财务之事,自会慢慢水到渠成。」

施密特的主张创新,并不只限于科技,还在于管理和经济,甚至在于政治。他管理Google,让员工在上班时有20%的「自用时间」,这两成的自用时间,当然不是用来埋头干活的,而是用来进行自订项目的创新时间。

施密特对清洁能源甚有热情,他认为美国和全球可以放弃石油,代之以清洁能源 (太阳能、风力发电、电池等),发展清洁能源可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并且为美国经济开出一番新天地。他的其中一个目标是:在20年内,插掣充电式的油电车可占到美国整体汽车的50%。施密特的创新观念,还用到政治上。他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指欧巴玛思想创新,是推行开发清洁能源、开创新时代的理想人选。

总之,创新就是这个世界的一切法则,不独是硅谷的未来,而且还是经济、政治赖以成功的要素。

   0


热门专题
1
美伊冲突
6
俄乌战争
11
大S
2
以伊战争
7
万维专栏
12
洛杉矶大火
3
四中全会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中美冷战
9
AI
14
苗华被抓
5
川普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