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今次延揽前竞争对手希拉里入阁出任国务卿,外界认为是他一次政治豪赌。分析家指出,奥巴马想借助希拉里的星级魅力改善美国的国际形象,但要冒一定风险,因为她在民主党内有自己的权力班底,而且想当总统的野心可能并未放弃,这可能会令她难以驾驭,对奥巴马造成障碍。
星岛新闻集团报道,尤有甚者,外界认为,希拉里从一开始便是奥巴马的敌人,直至奥巴马在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战中险胜,希拉里才勉为其难支持奥巴马角逐总统宝座。事实上,两人关系不见得亲密,可能会令到一些外国领袖质疑希拉里是否诚心诚意为奥巴马做事。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里德曼指出,当年前总统老布殊和其国务卿贝克关系亲密,让外国领袖认为贝克是老布殊的代言人;但希拉里和奥巴马的关系从来就不密切,难免会令某些外国领导人产生疑问:她是否真心为奥巴马讲说话。专家又举出现任总统布什和前国务卿鲍威尔的疏离为例,说明一旦总统和国务卿不密切,则外交团队事倍功半。而份属温和派的鲍威尔,在内阁的影响力始终不及鹰派的副总统切尼,最终亦要黯然下台。
事实上,早在民主党初选期间,奥巴马和希拉里不时就外交政策问题激辩,奥巴马指责身为参议员的希拉里曾投票支持伊拉克战争,而希拉里则多番讥讽奥巴马缺乏外交经验,最经典的一次莫如推出“午夜凶铃”电视广告,直指自己才是午夜时分随时接听紧急电话的适当总统人选,而奥巴马并无当三军总司令的资格。而希拉里的外交立场一向强硬,曾主张一旦伊朗攻击以色列,便应把伊朗“消灭”。她又曾批评奥巴马“天真”,竟然想和伊朗、古巴及朝鲜等国家的领袖无条件进行谈判。不过,奥巴马仍对她寄以厚望,期望以她还是第一夫人期间在海外建立的亲善形象,再加上不少国家对克林顿仍有好感,令她得以改善美国在国际的形象,重建外交威信。
欧盟外交事务专员索拉纳指出,希拉里获提名出任美国国务卿,海外定必欣然接受,因为她个性坚强,富有经验,而且有能力,乃适合人选。有消息指希拉里最初不愿接受这个职位,直至获保证可以直接向总统交代后,才答允出掌国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