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日前对非洲大学生大骂:“我丈夫不是国务卿,我才是。”成为好事的媒体们大肆评论与戏谑的材料。希拉里如此动气,是气别人不尊重?还是要为女权发声?美国《纽约时报》的和英国《泰晤士报》的专栏作家,就分别撰文剖析国务卿恼怒背后的意义。
曾获普立兹新闻奖的《纽约时报》专栏女作家莫林.多德(Maureen Dowd)在文中先引用电影《斗阵俱乐部》(Fight Club)的第七条会规:只要他们必须,战斗将继续。据她指出,在这个充斥不满的夏天,战斗如野火烧不尽。从黎巴嫩到刚果(金),都可印证这句话。
文中写道,在这个网路与有线电视的年代,说话与聆听的艺术,以至要认清事实都变得难以捉摸,一切都迷失胡说和错误的讯息之中。
刚果(金)之旅,希拉里当众发飙,成为纽约小报的头条新闻。
如此粗暴的手势,是打从《黑道家族》(The Sopranos)在HBO落幕后所未见的,希拉里怒骂一名非洲大学生,只因翻译误把奥巴马作克林顿,其实学生只是问美国总统对中国提供刚果(金)巨额贷款的看法。但在他想说清楚道明白前,国务卿已经开骂:“等等,你想问我丈夫的看法?我丈夫可不是国务卿,我才是。如果你问我的意见,我会告诉你,但我不是我丈夫的传声筒。”

|
希拉里5日起对肯尼亚、南非、安哥拉、刚果(金)、尼日利亚、利比里亚和佛得角等非洲7国展开为期11天的访问。图为希拉里在肯尼亚进行访问。 |
文中指出,希拉里有如此反弹,正突显出克林顿双头马车式外交并非如想像中般运作畅顺。在星期二,美国助理国务卿克劳里为此事解画。他表示,希拉里访非,其中一项重要任务是关注当地女性的困境,可是她却被问及男性而非她自己的看法,才会有此反应。
国务院官员也表示,该大学生在会后已向希拉里解释,后者表示不必把事情放在心上。
其实,奥巴马上任后作了多次重量级外访,让希拉里终日在总统阴影下工作。六月时,希拉里又摔断手肘,休养期间也让曝光率大减。

英国《泰晤士报》的专栏作家艾丽斯.菲什伯恩(Alice Fishburn)就撰文指出,希拉里跟克林顿的婚姻从来不易。两人宛若铁达尼式的自我意识又再起冲突。当克林顿接到老朋友戈尔邀约时,希拉里就出访非洲。及后,他又跟老朋友借了飞机私访朝鲜,救出两名遭囚禁的记者之余又获得总统的感谢。那刻,希拉里才刚刚离开行李提领区。
文中表示,希拉里在刚果(金)失态,宛如一声吶喊:“我还要做多少去证明自己?”
是的,从来没有人问过奥巴马,米歇尔对琼斯指数的看法。
民众普遍认为,希拉里的优点就是她钢铁般的决心。但就是剎那的人性展现解释了她的诉求。这就是那个在新罕布什尔哽咽的女人,这就是那个跟不识字的厨工说自己不会烤甜饼干的女人。但她依然强势进驻了政府。
这全归功于她冷对傻瓜的能力以及认真工作。文中认为,简而言之,就是希拉里能用大丈夫的气概去面对挫折,这是每个女人都要上的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