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美国看台 > 正文  

希拉里留这么一份外交遗产:制造麻烦

www.creaders.net | 2013-01-10 10:54:41  中评社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就要卸任了。作为美国前第一夫人、前参议员、前总统候选人和现任美国国务卿,20多年来,希拉里身上汇聚了众多中国人关注的目光。中国民众中不乏希拉里的钦慕者,认为她是一位杰出的政治人物,但最近三年中国国内对希拉里心生反感的人也在增加,认为作为国务卿的希拉里是一个“麻烦制造者”。不过,各为其主,单从希拉里作为美国国务卿的勤勉、敬业而言,她是一位可敬的对手。并且,希拉里只所以能给中国制造麻烦,一部分原因是我们自身存在不足,希拉里就像一面镜子,她使我们认识到这些不足并加以弥补和修正。

  希拉里作为国务卿对美国最大的贡献应该是推动“战略东移”或者说“亚太再平衡”战略。希拉里上任后首次出访便选择亚太地区,在美国外交史上是有悖传统的,这说明了奥巴马政府对亚太地区的重视。在经历了长达十年的反恐战争之后,美国内外交困,肇始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动摇了美欧资本主义体系,而以中国、印度等为代表的新兴大国的崛起对美国主导下的国际秩序构成了严重冲击。世界战略和经济重心在向亚太地区转移,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如火如荼。世界各国都想搭上亚太崛起的快车,俄罗斯南下、澳大利亚北上、印度东进,甚至欧盟也加强与亚太的联系。在这一大背景下,美国从战略上转向该地区是无可厚非的,根本目的就是保障和保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力。

  希拉里在2011年11月《外交政策》上发表的《美国的太平洋世纪》(America’s Pacific Century)一文强调“新美国时代”将要来临,美国将来的发展需要依靠亚太地区,而“亚太地区目前面临的诸多挑战需要美国的领导”,“美国在未来十年的最重要任务之一将是锁定对该地区外交、经济、战略等领域的大幅投资。”其中,最重要的当属中美关系,“利益攸关,不容失败。我们在前进过程中,将继续把同中国的关系置于一个更广泛的地区性的安全同盟、经济网络和社会纽带的框架内。”

 

  可以看出,要实现“新美国时代”,美国的主要着眼点就是强化与亚太盟国和伙伴国家的关系,巩固美国主导下的国际秩序,尤其是亚太国际秩序,将外交重点从反恐转移到应对新兴大国的崛起,尤其是中国的崛起上来。为实现这一目标,希拉里在继承美国以往外交手段的同时,大力推行“巧实力”外交,“即面对每种情况,在外交、经济、军事、法律和文化等所有政策工具中,选择正确的工具或组合”。

  希拉里及其助手坎贝尔设计的“重返亚洲”战略,既有政治和军事内涵,也有经济和贸易内涵,当然还有美国一贯擅长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在政治和军事方面,美国不断强化其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并挑动周边国家与中国的纷争;在经济和贸易方面,美国推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企图建立一个不包含中国的亚太自由贸易区;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方面,攻击中国的发展模式,宣扬民主国家之间进行合作,提倡在缅甸等国家推进民主。

  “亚太再平衡”战略没有给本地区带来稳定,反而引起了纷争,“巧实力”外交成了挑拨离间的代名词,“亚太再平衡”战略本身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不平衡”,美国经济自顾不暇限制了其经济战略的发挥,“重返亚太”几乎成了加强军事联盟的同义语。希拉里在2010年河内举行的东南亚国家联盟地区论坛上,表达了美国对中国的鹰派立场。一时间,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等纷纷激化,地区一体化进程受到干扰,许多亚太国家担心该地区将重新陷入冷战。但美国的初衷并不是想与中国发生直接对抗,或者为了黄岩岛或钓鱼岛而卷入与中国的军事冲突,而只是企图利用中国周边国家对中国的迅速崛起进行规制。

  现在美国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奥巴马重新当选之后,在其出访缅甸等亚洲国家的过程中,强调最多的是经济合作。但美国的TPP战略威胁到了东盟希望主导东亚经济一体化的设想,为抗衡TPP的影响,印度尼西亚提出了建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的倡议,在今年11月的东亚峰会上,东盟10国和中、日、韩、澳、新、印就启动RCEP谈判达成原则共识。

  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本身无可厚非,这是亚太地区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和政治重心的体现,也是美国对过去10年反恐战争的反思和修正,但其实现途径存在根本性错误。这种错误产生的思想根源与将美国引入反恐战争的新保守主义的思想根源是一致的,那就是将整个世界一分为二、非黑即白的列奥•斯特劳斯(Leo Strauss)式哲学思维和美国特有的“山巅之城”的宗教式定位:美国永远处于自然正当的(Natural Right)一边,永远是国际秩序的主导力量,其他国家和文明都应听从美国的安排。当然,对希拉里这一代美国精英来说,“美国领导世界”的价值信念刻骨铭心。

  但希拉里混淆了,中国不是前苏联,中国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是主动适应国际秩序的结果,美国不应用“围堵”的方式对付中国。其实,21世纪的许多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合作解决,包括经济问题和安全问题。但美国应该认识到,东亚的经贸网络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其他国家若要获利就必须和中国合作,这是市场的力量决定的,而非人力可以扭转的;并且中国能否崛起其决定力量来自中国内部,外部力量无法遏止。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应该相互学习,相互包容。但希拉里国务卿的外交指导思想还是冷战思维,是竞争和遏制,而不是合作和包容,这是其“亚太再平衡”战略造成地区局势不稳和战略本身失衡的关键。

  希拉里国务卿即将卸任,但奥巴马政府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仍将继续下去。希拉里身后不仅留下了尚未完成的“亚太再平衡”,还有中东和南亚的一系列动荡,有待下任美国国务卿克里解决。希拉里的成败经验值得下一任美国国务卿深思和借鉴。

   0


热门专题
1
中美冷战
6
AI
11
苗华被抓
2
川普
7
中共两会
12
美国大选
3
俄乌战争
8
大S
13
以哈战争
4
万维专栏
9
洛杉矶大火
14
巴黎奥运
5
何卫东
10
叙利亚
15
三中全会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