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乎欧元区命运的希腊债务谈判落幕未几,轮到影响中东局势的伊朗核谈判冲线,以美国为首的六方与伊朗各让一步,达成终极和解协议,力主与伊朗对话的奥巴马取得任内最重大外交成果,同属民主党的希拉妮边部署明年大选,边为民主党政府保驾护航,有苦自知。
美、英、法、俄、中、德六方在美国国务卿克里的带领之下,与伊朗外长扎里夫代表团在奥地利维也纳会晤,前身为贵族府第的科堡酒店,成为六方与伊朗第六轮谈判的地点,这只漫长的讨价还价「华尔兹」足足跳了超过两周才完结,撑着拐杖的克里与扎里夫最终不负众望,得出美伊和另外五方也收货的协议。
根据协议,伊朗现有核设施可获保留,浓缩铀提炼活动也可继续,分别在于离心机数量和铀元素浓度受限制,国际社会有权要求进入伊朗境内可疑军事设施调查。美国共和党鹰派和杰布布殊等总统参选人拒收货,最重要原因是,伊朗有权拒绝国际社会要求,仲裁委员会限时二十四天内调解,给予伊朗足够时间清场,杰布高喊这是「姑息纵容」多于「外交和解」有的放矢。
投机取巧 避重就轻
民主党总统参选人希拉妮为确保明年有充足银弹打选战,不得不借助奥巴马力量增强「吸金」能力,很难想像她于奥巴马高举伊核谈判成果时泼冷水。希拉妮发出「有我当总统一天,伊朗决不会取得核武」的豪言,助奥巴马驱走国会拦路虎。前届大选希拉妮与奥巴马角逐党内总统候选人提名时,批评奥巴马无条件与伊朗领袖会面主张不负责任。希拉妮从「淡友」变成「好友」的过去被共和党对手翻挖,其投机取巧的负面形象势被进一步放大。
希拉妮避重就轻,强调协议无助结束伊朗在区内的「恶劣行径」,与憧憬「美伊关系可望揭新章」的奥巴马划清界线。民调显示五成六美国受访者视伊朗为敌人,希拉妮明哲保身,对奥巴马外交成果半信半疑,被奥巴马「改变」号召打动的中间选民,对希拉妮承先启后延续改革是否必然的问题,相信另有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