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西方媒体凡是关注资本主义社会当中有关利益交换的新闻,都会习惯性地将注意力投向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关注其中是否有中国元素值得挖掘。这种“啥都想扯上中国”是媒体操作舆论的一种普遍心态。上周围绕美国“克林顿基金会”的外国献金丑闻,在8月28日果真毫不避免地扯上了中国。
这次围绕克林顿基金会的争议被美国国内媒体普遍称作“丑闻”,甚至是潜在的“水门事件”级别的丑闻。媒体之所以如此深挖其中的各种爆料,最大的原因就是希拉里(Hillary Clinton)竞选总统。如果希拉里不竞选总统,想必克林顿基金会现在面临的争议不会如此之大。而当希拉里的“邮件门”和基金会的献金“争议”联系在一起,媒体和保守分析师就给将其定性为“大写的丑闻”。
班德在2010年发给阿贝丁的电邮中提及的三名捐款机构高层分别为瑞银集团私人财务管理首席执行官麦卡恩(Bob McCann)、洛克菲勒基金总裁罗丁(Judith Rodin)和西联汇款首席执行官贺博睿(Hikmet Ersek)。ABC说,班德在发出电邮近两周后还特别发了另外一封电邮给阿贝丁,并提到罗丁:“我们可以把她安排在与(副总统)拜登同桌吗?”阿贝丁回答说:“我会问问”。
ABC在这篇“独家”报道的标题中并没有突出中国元素,而美国保守媒体“福克斯新闻网”(FoxNews)在转述报道时,特意在标题中凸显出希拉里领导的国务院和克林顿基金会“讨论”接近中国国家主席,将国外因素尽量醒目展现。其实,无论是ABC的报道还是FoxNews的渲染,其实说白了就是一件事情、一个“安排座位”问题,即“究竟有没有捐款直接导致高管成功被安排和胡锦涛同桌”。
标题特意强调中国最高领导人,但在内文中主要讲克林顿基金会所受的政治捐献问题,难免会引发读者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