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美国看台 > 正文  

硅谷人35岁以后都干什么去了?太疯狂了

www.creaders.net | 2017-03-01 09:32:40  这才是美国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美国,一个崇尚冒险与创业的国家。但是,在35岁之前,有百分之多少的人还在硅谷为别人打工?又有多少已经升到了管理层,或者投身创业?又或者开始了人生的冒险旅程?这才是美国为你精选了一些美国人的精彩回答。

  Susan Wu

  黑客、企业家、投资人

  这是一个怪异的问题,但是令人惊讶的是这却是一个完全合理的问题。毕竟这里是美国,一个疯狂迷恋年轻、摇滚明星和男性创业者的国家。

  这个问题本身对创业者来说是不合逻辑的。如果你认为在35岁之前还没有进入管理层人生就结束了,那你就永远没有机会成为企业家。

  成为一个企业家意味着,首先,你得有勇气开始,然后是推出产品、打造口碑,尽管可能在你前进的道路上有诸多障碍,而且有的障碍会跟随你很久。

  事实上,我认为年长后再创业的人往往更加聪明并富有雄心壮志。

  他们是不落窠臼的思想者。他们会思索"我真的要附和人们的刻板认知,在30多岁时轻言放弃并从此永远活在痛苦中吗?

  幸好,正如许多的答主一样,有很多人都给了否定的答案。

  说到对这个帖子的其他答案,我很感谢他们帮助揭穿神话。

  但迄今为止给出的例子都只限于男人,我怕有人敏感地认为这种"旧时代硅谷式的成功"只属于男人。

  我想列出35岁以上的成功的女企业家。

  •   Sandra Lerner, 29岁联合创办思科,40岁创立Urban Decay

  •   Rashmi Sinha, 37岁创立 Slideshare

  •   Caterina Fake, Hunch联合创始人, Findery创始人, 35岁之后成为Creative Commons董事

  •   Robin Chase, 42岁创立Zipcar(网上租车公司),52岁创立Buzzcar ,53岁创立Veniam

  •   Mitchell Baker, 35岁后创立 Mozilla(浏览器)

  •   Helen Greiner, 23岁创立iRobot, 41岁创立CyPhy Works

  •   Linda Avey, 46岁联合创立23andMe, 51岁联合创立 Curious

  •   Janet Kraus, 28岁创立Circles, 40岁创立Spire , 47岁成为Peach CEO

  •   Jules Piere, 48岁创立The Grommet

  •   Jean Hammond, 41岁联合创立 AXON Networks, 48岁创立Quarry Technologies, 现在是 LearnLaunch 和LearnLaunchX的联合创始人

  •   Lisa Gansky, 34岁联合创立GNN, 39岁联合创立 Ofoto, 51岁创立Mesh Ventures 和 Mesh Labs

  •   Katie Rae, 42岁创立TechStars Boston

  •   Sukhinder Singh Cassidy, 35岁之后创立JOYUS, Google APAC 和 LatAm前主席

  •   Mariam Naficy, 28岁创立 Eve.com, 37岁创立Minted

  还有很多很多成功的女企业家我没有列出来,她们在35岁之后都取得了非一般的成绩。

  PS:再说说我自己,我25岁时联合创立了Opus/FreeAgent,一个即时的劳动市场,现在市场价值六亿五千万美元(45.5亿人民币)。

  过了35岁以后,我又联合创办了Obvious (Medium),不经意间我们几个创始人Ev,Biz(Twitter联合创始人)和CTO都超过了35岁。

  我刚刚有了第一个孩子,我也相信还有更好的工作机会在前面等着我。成为父母让我变成一个更加专注、更有自信、也更有耐性的领导者。

  Xavier Amatriain

  在硅谷工作生活了五年

  经过在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几年研究之后,我决定在我37岁那年搬去硅谷。

  那时候我正在一家大型西班牙电信公司做研究,据我所知在硅谷的人35岁之后的生活还不至于特别差。

  我面试了一些科技公司,也拿到了几个offer,最终我加入了Netflix.

  就这样,我搬到了硅谷,加入Netflix,并带领他们的算法/推荐团队近四年。现在看来,我认为这是一个相当明智的决定。

  但是,这还没结束。

  最近(41岁)我又加入了Quora,来带领工程师团队。

  是的,像Quora这样的初创公司员工的平均年龄都很低,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在35岁之后就与成功无缘。

  事实上,正是因为很多人都年轻,你的经验才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我的故事并不是特例。

  很多人在学术界待几年都会来硅谷加入一家科技公司。当他们这样做的时候,大部分人也应该都35岁左右,甚至更年长一些。

  事实上,很多成功的科技公司,尤其是那些由年轻人创建的公司,其成功的部分原因是能吸引到有经验的学术界人士。

  例如,Google从UCSB聘请Urs Hölzle时他就是35岁左右的年纪。

  我没有提到的是,我之所以在37岁的时候决定搬去硅谷是因为我看到一篇文章说,任何重大的职业变化都应该在40岁之前完成。

  当然,这里面究竟有没有道理我们没法深究,但这也是促使我迈出那一步的动力。

  如果年轻人觉得在35岁之前要勇敢、要冒险、要干点大事,那么就去做吧。以年龄划线的想法不一定对,但它确实会让你更有动力去尝试。

  David Maynard

  网络和游戏的先驱者

  这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大多数好的科技公司都有两种职业发展道路——技术或是管理。

  下面是我35岁之后在硅谷做的一些事:

  看到CPU的速度增长了3000倍

  看到内存大小增长了125000倍

  看到硬盘大小增长了2000000倍

  学习如何编程,并在下面这些平台上发布新产品:

  Atari 800,Commodore 64, Apple II, IBM PC, Amiga, Mac, SGI Indigo, 3DO MultiPlayer, Brew Phones, J2ME Phones, Blackberry, iOS, Android.

  学习如何编程,并用以下几种语言做产品:

  BCPL, MESA, C, C++, Snobol, 6502 Assembly, X86 Assembly, 68000 Assembly, Forth, Python, Rebol, J2ME Java, Objective-C

  我现在在一家很好的科技公司工作,现在仍然时不时需要编点程序,我也仍旧喜欢。你也可以做到,只要你喜欢。

  Omer Ansari

  硅谷高科技产品管理人

  我37了,我一直在硅谷,而且一直给科技公司打工。我并没有做什么大事,准确地说我并没有"转到管理层"。而我现在做的恰恰是我最喜欢的。

  这个问题中隐藏着一种固定的心态,而不是一种成长式的心态。

  "固定心态"认为自己的智力、天赋、个性都是固定的。而"成长心态"认为可以通过努力和奉献来提升能力。

  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Carol Dweck在这点上做了很多研究。

  在我20多岁的时候,我以一种固定的视角看世界,老实说,我很不开心。

  表面上看,一起都还不错:我在初创公司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生活舒适。

  但当我环顾四周,我不断地看到我这个年龄的人谁有了更好的工作、更高级的车、或是更美好的生活。

  在过去十年里,我已经成长了,最重要的是完成了从固定视角到成长视角的转变。

  成长心态注重于获取技能和学习。我逐渐意识到当我在学习时我是快乐的,所以我也就更不怕失败或是看上去不好,这就是自由。

  当你专注于做某件事,而不是仅仅为了使它看起来不错时,一切都会改变。

  你会遇见更好的人,这样你就可以向他们学习;你倾向于关注过程多于奖励,也许你仍旧想着开豪车或是买豪宅,但它们不再是你努力的动力。

  在某种程度上,我的财务状况比前几年稍差,但我更快乐、更健康、更满足,我喜欢努力工作,和有趣的伙伴们一起成长。

  毫无疑问,我和每个人一样都有过痛苦的日子也有过幸福的日子,但整体来说,事情呈上升趋势。

  可以看到后30年里我的工作将会变得非常有趣,远比前14年有趣得多。

  就像Noel Coward曾经说过的:

  "工作比娱乐更有趣。"

  这是我所向往的。而且你知道吗?我想我已经找到了。

  祝你好运。

   0


热门专题
1
美伊冲突
6
俄乌战争
11
大S
2
以伊战争
7
万维专栏
12
洛杉矶大火
3
四中全会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中美冷战
9
AI
14
苗华被抓
5
川普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