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美国看台 > 正文  

美国名校招生黑幕 越挖越深

www.creaders.net | 2019-03-15 09:52:23  参考消息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今日美国报》网站3月13日刊登题为《“富人的平权行动”:特权阶层怎样合法玩转大学录取程序》文章,作者系杰西卡·盖恩,文章摘编如下:

3月12日,马萨诸塞州联邦检察官安德鲁·莱林在宣布对数十名以行贿的方式使自己的孩子进入美国一些精英大学的家长提出指控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不能有专门针对富人的大学录取制度。”

有人会说,这早就存在了。

特权阶层“玩转”录取

民调显示,绝大多数美国人认为,大学录取应以成绩好、考试分数高为标准。但是,有钱有势的家长通常会利用自己的特权“玩转”大学录取程序。而且,这完全合法。

一个著名的例子是唐纳德·特朗普总统的女婿、高级顾问贾里德·库什纳,他的哈佛大学录取通知书是在他富有的开发商父亲承诺向哈佛捐款250万美元(1美元约合人民币6.7元——本网注)的不久后寄到的。哈佛还保存着一份“院长关注名单”,列出了与主要捐赠者有关的申请人。

更普遍的做法是“继承录取”,即如果某个学生的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曾经在这所学校就读,那么这个学生在申请这所学校时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先照顾,而且往往偏向于家境富有的白人学生。

《高等教育内幕》在2018年对招生负责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2%的私立机构和6%的公立机构都将继承作为录取的一个因素。哈佛大学称,继承学生约占该校本科生人数的14%。

“继承录取”能够带给学生多大优势?普林斯顿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相当于给继承申请人的SAT(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分数增加160分。继承申请人的录取率高于正常录取率两到三倍。

体育特长竟能“包装”

《录取的代价:美国的统治阶级怎样花钱进精英大学——谁又被挡在门外》一书作者丹尼尔·戈尔登说,在精英大学,体育特长生是另一种录取偏好,主要给予参加长曲棍球、帆船和水球等运动的富有家庭的学生。

戈尔登说,尽管估算数字不尽相同,但美国精英大学至少有一半名额是由受益于某种偏好的学生占据的。他所谓的“特权偏好”中的大多数都对白人和富人有利,从而令资源较少的大学申请人处于劣势。

进入一所美国的精英大学被普遍认为是进入上流社会最有希望的途径。“机会平等项目”在2017年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来自最富有家庭的学生,约25%进入一流大学;而来自美国最贫穷的20%家庭的学生,只有不到1%进入一流大学。

美国一流大学的学生不仅能够获得世界顶尖的教育,他们还获得了进入一个高高在上的社交网络的入场券,进入了对大多数人都关闭的大门。

现任“为了人民”网站高级编辑的戈尔登说,联邦调查局这项“校园蓝调行动”的调查对象是女演员洛莉·路格林和菲丽西提·霍夫曼。他在2006年出版的这本著作描述了富人如何操作以确保子女能够进入顶尖大学。他说,这本书出版之后,很多富有的家长将其作为“操作指南”。

威廉·里克·辛格在加利福尼亚州纽波特比奇经营一家大学入学咨询业务公司。据称,家长们向辛格支付20万至650万美元,后者将这些孩子“包装”成所谓的体育特长生,包括伪造证书、荣誉和参加精英俱乐部的经历。辛格还会贿赂标准化考试管理人员和大学教练。

教育平权任重道远

多年来,美国社会一直在争论种族和民族是否应当成为大学录取时考虑的因素。世纪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和《富人的平权行动:高等教育中的继承偏好》一书的编辑理查德·卡伦贝格说,对平权行动的一种更普遍形式的关注要少得多。卡伦贝格说:“我们都在关注社会流动性,但是我们却拥有这种对已经处于优势地位的人有利的制度,并且公然这样做。”

一群亚裔美国学生正在起诉哈佛大学,他们称自己被这一非正式的偏好制度包括平权行动排除在外。关于哈佛的政策是否具有歧视性的裁决预计将在6月之前作出。

哈佛大学教育学研究生院教授和《多元化交易:精英大学的种族、招生和英才教育等其他困境》一书作者娜塔莎·瓦里库说:“大学维护那些造成更多不平等的政策,会令其更难以维护旨在减少不平等的政策,即平权行动。”

【延伸阅读】外媒:误当为《哈利·波特》取景地 中国游客蜂拥造访悉尼大学

参考消息网3月11日报道外媒称,澳洲悉尼大学一栋哥特式建筑与电影《哈利·波特》中的霍格华兹魔法学校相似,有些中国旅游网站称电影就在该处拍摄,借此推销旅游行程,导致大量中国游客专程造访。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3月6日援引澳洲SBS新闻网报道,《哈利·波特》电影中的霍格华兹魔法学校其实在英国达勒姆大教堂取景,而悉尼大学的教学办公中心四方庭院与达勒姆大教堂有相似之处,故吸引不少中国影迷前来参观。实际上这一系列电影从未在澳洲取景。

报道又称,更有旅游网站将悉尼大学该处描述为《哈利·波特》电影的拍摄地点,吸引中国游客前往参观。

一名到该处参观的中国游客表示:“导游告诉我们,这是《哈利·波特》的取景地点之一。”另一名中国游客表示,这所大学的建筑因出现在电影《哈利·波特》中而“非常有名”,这也是他参观该处的原因。

四方庭院建筑内的尼科尔森博物馆的一名策展人表示,他注意到近年来到访悉尼大学的中国游客数量大幅增加,他们往往到博物馆前台询问哪里是电影《哈利·波特》的取景地。

其实除了相关旅游网站外,网络上也流传不少文章声称该处就是电影《哈利·波特》的取景地,或形容该处貌似电影场景,其中一篇文章更以“哈利·波特取景地——悉尼大学”为标题。

【延伸阅读】俄大学校长动员中国高校参加“俄语全民听写”活动

参考消息网2月15日报道俄媒称,俄罗斯南乌拉尔国立大学校长亚历山大·舍斯塔科夫表示,将积极动员中国高校开展“俄语全民听写”教育活动。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月14日报道,“全民听写”是俄罗斯年度教育活动,采用自愿的形式,面向所有愿意参加者。活动的目的是向每个人提供检查自己俄语知识并激发提高文化水平兴趣的机会。该活动首次于2004年在新西伯利亚举行。2018年来自世界76个国家共约23万人参加了听写活动。

舍斯塔科夫说:“2018年我校合作伙伴——黑河大学参加了这一活动,该校25人参加了听写,取得了优异成绩。2019年我们计划动员南乌拉尔国立大学普希金学院伙伴网的所有高校参加听写活动。”

据报道,南乌拉尔国立大学普希金学院科学教育中心属于网络项目,旨在支持伙伴院校的俄语教学。

普希金学院伙伴网包括北京联合大学、许昌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沈阳工学院、天津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

报道称,南乌拉尔国立大学位于车里雅宾斯克市,是俄罗斯最大高校之一,学生人数约3万人。它是“5-100计划”高校。“5-100计划”是俄罗斯为支持本国一流高校而启动的国家项目,目前共有21所高校入选。

【延伸阅读】台媒关注英国大学“海外分校”发展现状:中国大陆成热门

参考消息网1月29日报道台湾联合新闻网1月22日刊登题为《西方名校到你家:英国大学“海外分校”插旗热》的文章,文章摘编如下:

如果一个中国学生想在马来西亚读英国大学,可能吗?不仅可能,还有许多选择。高等教育的私有化与市场化,伴随着全球化时代下,时空距离缩短与跨国成本降低,使得越来越多学生有能力离开母国取得国外学位,进一步带来大量的学生跨国流动与知识交换。而现在,不仅学生,连大学与学位本身都在进行跨国流动。

这些具有跨界、境外、无国界特征的教育相关流动,统称为“跨国教育”,其形态也愈发多样。其中迅速扩张并且引人注目的是大学海外分校。

遍布全球的海外分校在2000年时只有84所,到2016年时已暴增到超过200所。

留英也没那么好?“国际学生”减少的警讯

有英国研究指出,有跨国教育经验的学生较受雇主青睐,他们普遍有较好的英语、沟通与分析能力,设立国也受惠于更多元的课程,提升高教品质与人才技术培养。

然而,设立海外分校背后反映的其实还有:英国高教产业近年的结构性隐忧,以及设立国的高教发展策略。促使英国大学设立海外分校的动力,除了前述好处与追求国际化外,部分来自对未来的担忧——尤其是未来国际学生人数下降的可能性以及脱欧冲击。

国际学生的人数有多重要?平均来说,学费收入占英国大学总收入的一半,国际学生人数——或者说学费收入——减少的可能性,已经使各校警觉到分散财源与风险的必要性。

第二个原因当然就是脱欧。脱欧对欧盟学生人数的影响早已发酵,虽然脱欧后欧盟学生需付的学费将大涨,但人数的降幅恐将远高于学费涨幅,造成总收入减少。

海外分校有风险:高品质管控,成本回收慢

但跨国教育也不是没有风险,其中最大的隐忧即是“品质管控”。跨国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教学品质。海外校区要成功,必须说服学生相信在海外校区得到的教学品质与学习经验与在英国相当。

然而,海外分校的经营与教学策略由母校一手包办,所需负担的时间与财务成本都相当高,回收缓慢。连诺丁汉大学的高层都表示:“如果动机是要赚钱,那(设立海外分校)真的不是一门好赚的生意。”

中东与亚洲国家的“海外分校”热潮

英国大学的海外分校,使学生近在咫尺就能得到英语教育与英式教育服务,这在亚洲和中东地区有高度吸引力。

从设立国的角度看,马来西亚、中国大陆、新加坡、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海外分校较多的国家,往往将海外分校视为刺激经济、培养人才与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发展策略中的一环。

马来西亚早在1988年就有第一间海外分校进驻;新加坡于1998年跟进开放,2002年积极向海外大学招手;中国大陆则在2003年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开放国外大学与当地机构合作设立分校,近年更大力鼓励邀请国外顶尖大学设置分校,以提升高教品质。

然而海外分校在各地的境遇大不相同。新加坡政府大力补助的多间海外分校黯然离场。

反观中国大陆的海外分校,各地方政府的配合与投入吸引不少当地学生就读,成功达到合作与交流的目的,同时也招收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学生。

海外分校的国际化与当地化

海外分校通常不会把母国大学所有的科系通通搬到海外。多数海外分校瞄准特定学生族群,提供特定科系课程选项,主攻小众市场,以降低财务与名声风险。

回到大学的国际化趋势上,最后一个思考是:如果大学继续“国际化”下去,我们还能称这些大学为“英国大学”吗?像是在中国大陆的海外分校,以融合英美大学的教学品质与内容,加上具有“中国特色”的校风环境,成功吸引优秀学生,国际学生也倍数成长,在处处都有海外分校倒闭的各国之中,保持零倒闭的纪录。

不过大学与其所在地常常有着难以分割的地缘关系,就像我们很难想象不在牛津的牛津大学、或不在伦敦的伦敦政经学院。母国校区的经验或许是海外分校难以完全复制的。同时,这样的文化经验又该如何被评鉴系统评估?母国大学与设立国之间的平衡如何拿捏?都是英国大学纷纷追求国际化之余,该思考的问题。

   0


热门专题
1
川普
6
苗华被抓
11
中共两会
2
俄乌战争
7
美国大选
12
台湾大选
3
中美冷战
8
以哈战争
13
李克强
4
万维专栏
9
巴黎奥运
14
中国爆雷
5
叙利亚
10
三中全会
15
李尚福出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