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参选到2日当选为芝加哥市新市长的莱特福特(Lori Lightfoot),究竟是如何在短短11个月期间,打破传统选战模式,从一位很少市民认识的“素人”,跃为最火红的政治“明星”?追溯既往,不能否认意外揪出14区区长柏克(Ed Burke)贪腐、勒索案的华裔地产商黄思亦,在这场改写芝加哥政治历史的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去年5月才决定参加芝加哥市长选举的莱特福特,参政纪录上一片空白,她的参选根本不被看好,尤其去年九月现任市长伊曼纽放弃竞选连任,包括库克郡郡长普瑞科温可(Toni Preckwinkle)、伊州审计长曼多扎(Susana Mendoza)、前联邦商务部部长戴利(Bill Daley)、前戴利市长幕僚长奇科(Gery Chico)等重量级人物,纷纷宣布投入市长角逐,更让莱特福特出线机会渺小。
去年11月底爆出柏克涉嫌贪腐前,莱特福特在当时10多名参选者中,民调排名勉强挤入前十列第九名,在多位财大势大的知名候选人挤压下几乎无人看好,当时的她试图以一己之力与政治机器宣战,宛如对着风车努力挥舞利刃的“唐吉轲德”。
然而随着柏克办公室遭FBI扫荡,接着联邦又对他提控贪腐罪,芝加哥市选民受到当头棒喝惊醒,顿悟“腐败政客必须根除”,而曾任联邦检察官的莱特福特,刚好打出“带来光明”(Bring in Light)的选战口号,加上她清白干净的背景,出乎意料的获得越来越多选民买单。
再强大的政治机器,也敌不过民心思变,在2月26日第一轮选举前,莱特福特的民调在14位候选人中,迅速冲到第四,其他排前三名及第五名者,则有普瑞科温可、戴利、奇科、曼多扎。
而这五个候选人中,除莱特福特外,几乎都与贪腐官员有密切挂勾或合作关系,果然该次选举中,原本备受看好的重量级候选人纷纷落马,莱特福特反以最高票获得决选机会,另一位入围者则为工会势力庞大但与旧势力牵扯不清的普瑞科温可;2日的决选,莱特福特获得36万多张选票,高出普瑞科温可约三倍。
话说回来,柏克遭控罪是这场改变芝加哥历史选举的重要转捩点,而柏克入案是因涉嫌贪腐的25区区长苏礼仕同意转任联邦调查局污点证人,并配戴随身录音设备,录下了柏克涉案的关键罪证。
至于苏礼仕为何会遭FBI盯住?答案是涉嫌诈骗华裔购屋者钜额定金的黄思亦,在2014年为替自己争取减刑机会,主动向FBI表示,愿意担任污点证人协助调查苏礼仕的种种可能犯罪事实。
抽丝剥茧下,几乎可结论“没有黄思亦就不会有贪腐案揭发”,没有贪腐案揭发,选民恐怕至今还是继续漠视已长成魔兽的政治机器张牙舞爪。